老二俞啟信在德國出生,專攻化學,在一家兵工廠工作,後來長期患病。
老三便是俞啟威,生於北京,幼年隨母住在南京,人稱“三少爺”。在兄弟姐妹之中,惟獨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政治活動。
老四俞啟忠,學農,五十年代從美國回國,在北京當教授。
大姐俞珊其實是“老大”,出生於日本,喜愛文藝,成為演員,父親以為名門出“戲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報脫離父女關係。後來,俞珊主演《沙樂美》、《卡門》,上海各報登載她的劇照、報導,受到社會的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親麵前稱讚她的成功,父親也就隻得作罷。
小妹便是俞瑾,一生從醫,潔身自好,既不過問政治,也不愛好文藝。如今退休,獨自在家看看電視。她說,她看過印著姐姐劇照的畫報,也看過姐姐演的戲,覺得姐姐確實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演員。
俞瑾記得,她出生後,家裏還很闊綽。那時,俞宅在上海哈同路(今銅仁路),父親出入總坐小汽車,隻消給霞飛汽車公司掛一個電話,轎車馬上便會應召而來。
在俞明震去世之後,俞大純依然花天酒地,家道日漸衰落。到了一九三○年前後,俞大純在擔任交通部隴海鐵路局局長時,得罪了山東新軍閥劉峙,丟了官,躲到上海家中“閑賦”,家境一落千丈。
據俞瑾回憶,三哥黃敬(由於他後來以“黃敬”之名傳世,下文均以“黃敬”相稱)從小就與眾不同。他沒有“少爺”架子,跟傭人、轎夫們挺講得來。那時,有一個名叫小亭的傭人專門伺候他,“三少爺”待小亭如同手足。“三少爺”上大學之後,每逢假期,一回到家裏,傭人們就非常高興,跟他有說有笑。
俞瑾記得,俞家在北京先是住西單劈柴胡同一號,後來遷往阜內大街五十九號鄂家大院。那是一幢豪華住宅,院子裏種著海棠樹、杏樹、牡丹、芍藥。暑假裏,黃敬穿一身白綢衫,戴一頂白草帽,回家住幾天就出去了,不知道住到哪裏去了。家裏誰都不知道他參加了共產黨。後來,母親跟人搓麻將,在牌桌上聽人說起老三是共產黨,驚詫不已……
其實,黃敬加入共產黨,最初是受大姐俞珊的影響,雖說俞珊並不是中共黨員。他隨俞珊一起,也參加了南國社。
南國社是田漢創辦的。田漢,字壽昌,筆名陳瑜,湖南長沙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一二年入長沙師範學校,校長便是徐特立。一九一七年隨舅父去日本,最初學海軍,後來改學教育,熱心於戲劇,和郭沫若結為摯友。一九二二年田漢回國,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和妻易漱瑜創辦《南國月刊》,發表劇作。一九二五年,田漢創辦“南國電影戲劇社”,拍攝了由他編劇的電影《到民間去》。一九二七年,擴大為“南國社”,分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部。南國社有著明顯的左翼文化團體色彩。
黃敬在南國社,結識了演員宗暉。他本名謝偉伯,中共地下黨員。在宗暉影響下,黃敬在上海靜安寺等處參加了散發革命傳單等活動,這位“三少爺”的思想逐漸左傾。
一九三○年初冬,由於姐夫趙太侔、姐姐俞珊在青島,黃敬進入青島大學作旁聽生。翌年暑假,他成為青島大學物理係學生。
在青島大學,黃敬和王韜(後來改名王林)同住一屋。這位王韜,便是中共青島大學地下支部書記。
雖說王韜已經注意到黃敬思想左傾,不過,並沒有馬上發展他加入中共,其原因是黃敬的家庭背景頗為複雜,需要對他進行考察。當時的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祖茂林(當時化名李春亭),向王韜說過了這樣的意見。這樣,當江青初識黃敬時,黃敬尚不是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