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愛侶黃敬(1 / 2)

俞啟威成了江青最初的愛侶。他,也就是後來改名黃敬的中共高幹——一九四九年初當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時,他被任命為第一任天津市市長,兼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俞家乃名門望族。為了詳細了解俞家身世,筆者幾經周折,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在北京訪問了俞珊的胞妹俞瑾。當時年近古稀的俞瑾,眉目清秀,個子瘦弱,戴一副老花眼鏡,穿一身老式的藍卡其衣服,獨居於一幢很普通的宿舍樓。步入她的住屋,牆上竟掛著從一九八五年起的一本本掛曆——過時了她也不取下。她說從未有人前來采訪。看罷我的介紹信,她陷入了回憶。她談吐緩慢而清晰,思維很有條理。麵對我的錄音機,她談起了她的三哥俞啟威……

俞家是名門望族。原籍浙江紹興,魯迅的同鄉。

祖父俞明震(一八六○——一九一八),字恪士,號觚庵,清朝翰林,晚清知名於詩界、教育界、政界。

俞明震曾隨台灣巡撫唐景崧赴台任職,適逢甲午戰爭,與日軍作戰,受傷返回內地,撰《台灣八日記》。因精通軍事,為清廷派往日本考察軍事教育,返國後任南京水師學堂督辦,亦即校長。一八九八年,十八歲的魯迅進入該校,成為俞明震的學生。《魯迅日記》中多處提及的“恪士師”,就是俞明震。

俞明震著有《觚庵詩存》四卷。俞明震還曾擔任厘捐總局局長,甘肅省學台、藩台等職。

俞明震的許多學生成了社會名流。內中有一個做了大官的學生,曾在杭州買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稱“俞莊”。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產。

俞明震三兄弟,他是長兄。

他的小弟弟俞明熙曾任湖南陸軍小學堂(原武備學堂)總辦、清軍協統,熱心維新運動。

俞明熙之妻曾廣珊也是名門閨秀,乃曾國藩的孫女,曾紀澤之女,書香世家,擅詩文。

俞明熙的長子俞大維,也是名人。

俞大維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俞大維十八歲人複旦大學預科。年十九,考入南洋公學(交通大學前身)電機科。後因病輟學。二年後,插班考入聖約翰大學,三年後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一九一八年十月,至美哈佛大學,專攻哲學數學。一九二○年,畢業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希爾頓旅行獎學金。

俞大維成為導彈專家。俞大維不是國民黨黨員,卻先後任台灣國民黨政府的“軍政部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

俞大維是蔣經國的女兒親家,即蔣經國女兒蔣孝章嫁給了俞大維的兒子。

九十七高齡之際,俞大維在台灣接受香港《新聞天地》社長卜少夫的采訪,思路還非常清晰,還提及在南京四條巷的故居,提及當年小妹妹俞珊在南京演話劇《莎樂美》,導演是田漢……

一九九三年七月八日,俞大維在台去世,享年九十七歲。

俞大維之妹俞大彩,則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一九五○年一月起,任台灣大學校長。

俞明震的長子俞大純,即俞啟威之父。算起來,俞大維是俞啟威的堂叔,一個成了國民黨政府大官,一個成了共產黨高級幹部。

俞大純曾留學日本、德國,回國後任鐵道部技正、隴海鐵路局局長。據俞瑾回憶,俞大純在日本學化學,回國後在南京家中製造炸藥,不慎爆炸,幸未受傷。在當時,私製炸藥要判殺身之罪,俞大純趕緊躲往德國,直至幾年之後才悄然回來。

俞大純娶妻卞潔君,生下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性格各異,職業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長兄俞啟孝出生於北京,後來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天津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