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人生資本之財富口才篇(6)(1 / 3)

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訪美。一記者突然問:總理先生,請問為什麼中國人走路都低著頭,不像我們總昂著頭?周總理審視其人,意味深長地答道: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低著頭;你們走的是下坡路,所以昂著頭嘛!

記者又立刻發難:“總理先生,為什麼你們國家把人走的路稱‘馬路?”’周總理機敏地回答:“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江澤民主席在克林頓執政時訪美。一次在一所大學演講,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會場內時時報以熱烈的掌聲,而會場外也有一些反華組織遊行呼號,企圖阻撓中美合作。演講結束,一記者突然問:“主席先生,是否聽到了會場外的那些聲音?對此有何看法?”江主席微笑著答道:“我聽到了。我的看法是:我們的聲音一定要高過他們!”

西方國家曆來重視口才的作用,善用口才利器的人更是不勝枚舉。

西塞羅是古羅馬最負盛名的雄辯家,他常運用自己的三寸之舌將政敵致於死地。公元前63年,他任執政官時期,喀提林那準備發動貴族叛亂,西塞羅就在元老院接連發表了四次反喀提林那的著名演說,使後者大失下屬支持,從而最終失敗,西塞羅也因此贏得了“祖國之父”的盛譽。

1959年美國副總統尼克鬆訪蘇。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對前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攻擊。在尼克鬆與赫魯曉夫會晤時,赫魯曉夫對尼克鬆說:“這個決議臭極了,臭得像剛拉下的馬糞,沒有比馬糞更臭的東西了!”赫魯曉夫出言粗俗,欲使尼克鬆難堪。誰知尼克鬆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搞錯了,比馬糞還要臭的東西是有的,那就是豬糞。”

尼克鬆因為知道赫魯曉夫年輕時曾當過豬倌,所以就借題發揮,歪打正著,使赫魯曉夫臉上泛起了羞澀的紅暈。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生活儉樸,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腦袋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機智幽默被安徒生用於攻擊對方。攻擊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對方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人們總是把激烈的語言交鋒稱為唇槍舌劍,有時候兩片嘴唇一條舌頭,比真槍實彈的威力還要大。海涅是猶太人,經常因此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義者”的攻擊。一次晚會上,一個自稱是“素有教養”的旅行家想要挖苦猶太人,在講述他在環球旅行中發現的一個小島時,他說:“你們猜猜看,在這個小島上,有什麼現象最使我感到驚奇?”接著他說:“在這個小島上,竟沒有猶太人和驢子!”一些軟弱的猶太人隻好忍氣吞聲,海涅卻不然,他並未拍案而起,而是不動聲色地反擊道:“先生,如果我和你同去那個小島,就正好能彌補那個缺陷了。”旅行家把猶太人與驢子相提並論,海涅卻機智巧妙地將對方比作驢子,從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人的智慧的高低,在語言的應用上便可看出來,能力較高者,是十分善於運用幽默語言的。

蕭伯納是英國著名作家,年輕時遇事膽怯,但他以不怕出醜學溜冰的精神練習演講和論辯,後來成為聞名於世的演說家。蕭伯納說:“幽默是使人發笑的一種主要因素。”他本人就是幽默大師,身體很瘦,有一次在宴會上,一個胖資本家笑著對他說:“哈羅,蕭伯納先生!一見到你,我就知道目前世界上正在鬧饑荒。”蕭伯納立即回答道:“先生,我見到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指責他將糧食囤積起來,以謀暴利。

還有一次,他寫的新劇本《武器與人》首次演出,獲得成功。劇終時,許多觀眾要求蕭伯納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賀。可是,當他走上舞台時,突然有個人衝到台前,對他大聲喊叫:“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要看這個破戲!趕快收回去。停演吧!”

觀眾大吃一驚,以為蕭伯納準會氣得渾身發抖,憤怒抗議這個無理挑釁者。誰知道蕭伯納不但不生氣,反倒彬彬有禮地向那個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笑容滿麵地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很對。我完全讚同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我們倆能禁止這個劇本的演出嗎?”這下子引爆了全場的哄堂大笑,緊接著是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在掌聲中,那個挑釁者隻好灰溜溜地走了……倘若蕭伯納直言對抗,盡管也能取勝,但絕不可能會取得如此簡潔有力的奇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