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珍惜時間,我願站在街角,手中拿著帽子,乞求過往行人把他們不用的時間扔在裏麵。”美國學者伯倫森的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時間就是資本、時間就是財富的道理。傳說比爾·蓋茨看到了地上有100美元,他也不彎腰去撿,因為對於他來說,每秒鍾的時間價值已經超過了100美元。
有個深刻的比喻提醒人們:“一生的時間就是你一生的金山銀山。你又該怎樣來花費這一座金山銀山呢?一不小心,它就會被你揮霍得一幹二淨。”
認真活在今天
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今天這樣重要。“懶人嘴裏明天多”,與其費盡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務千方百計地拖到明天,還不如用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
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奇沃斯說,“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著作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昂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願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會被消磨,都會被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或者會在懶散消沉中流逝。”
昨天就像使用過的支票,明天則像還沒有發行的債券,隻有今天是現金,可以馬上使用。史威福說:“沒有人活在現在,大家都活著為其他時間做準備。”所謂“活在現在”,就是指活在今天。今天是我們輕易就可以擁有的財富,無度的揮霍和無端的錯過,都是一種對生命的浪費。要把握今天,把握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們都可以做到。我們大多隻知道羨慕歐美國家、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轎車、電器,卻不知人家為此所付出的努力。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珍惜時間的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尚未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去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不料屆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上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鍾,而且精確到了秒。這種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員工到學者,時間觀念都極強。他們考核員工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有人問一位法國政治家:“您怎麼做到在職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能承擔多種社會職務的呢?”他回答說:“我隻是從不把今天可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如此而已。”據說,有一位從事社會工作的人遭到了失敗,他正好把這個過程顛倒過來,他的格言是:“能夠推到明天的事情絕不要今天做。”
“明天?你是說明天?”科頓這樣說,“明天?我不要聽。明天隻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它用虛假的許諾、期待和希望大量地剝削你的財富,它開給你的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明天!在亙古不變的時間長河中,明天是個永遠都找它不到的狡猾家夥,隻有傻瓜才會對它念念不忘、情有獨鍾。智者從來不會相信所謂的明天,也從來不屑於與津津樂道明天的人們為伍。明天是個想入非非的孩子,而他的父親就是愚蠢;結果隻能永遠做著白日夢;明天就像夜晚的幻影一樣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