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人生資本之快樂行動篇(1)(3 / 3)

“買花。”守墓人應道。

“對,給我兒子。”

“我一次也沒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親自來,”亞當夫人溫和地說,“因為醫生說我活不了幾個禮拜了。死了倒好,活著也沒意思了。我隻想再看一眼我兒子,親手來放這些花。”

小個子守墓人眨了眨眼睛,沒有主意,他苦笑了一下,決定再講幾句。

“我說,夫人,這幾年您寄錢來,我總覺得可惜。”

“可惜?”

“鮮花擱在那兒,沒幾天就幹了。沒人聞,沒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這麼想?”

“是的,夫人,您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跑醫院、孤兒院,那兒的人太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可這兒墓裏哪個活著?”

老婦人沒有作答。她隻是又小坐了一會兒,默默禱告了一陣,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後悔自己這一番話太直率,太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

可是幾個月後,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基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我把花都送給那兒的人們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著說,“你說得對,他們看到花可高興了,這真叫我快樂!我的病好轉了,連醫生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覺得活著還有些用處!”

讓自己成為別人需要的人

被認可後的快樂,是一種成功的快樂,因為這樣的快樂,滲透著自我價值實現後的真正快樂!

琳達剛搬進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幢公寓樓裏。她注意到在住戶的郵箱旁貼了一張布告,上麵寫著:“對格林夫人的善舉:願意每月接送她兩次去醫院做化療的人請在下麵簽名。”琳達考慮到自己不會開車,就沒有簽名,然而“善舉”一詞卻一直在她腦海裏盤旋。她知道,在希伯來語裏它的意思是“做好事”,然而她的祖母還告訴她“善舉”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允許別人幫你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琳達向來總是很羞澀,從不願意請別人幫忙。

一天傍晚,琳達上課的時間快到了,大雪仍然紛紛揚揚下個不停,好像有意與她作對,琳達隻好披上厚厚的大衣,與往常一樣向公交車站走去。她用一條厚厚的圍巾把脖子圍得緊緊的,隻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抵禦寒風帶來的冷空氣,耳邊似乎響起了祖母的聲音:“你為什麼不看看是否能搭個便車呢?”

想讓琳達這樣做,她簡直能找出一千個反對的理由:我不認識我的鄰居;我不喜歡打擾別人;我覺得請人幫忙很可笑;強烈的自尊心不允許我敲開別人家的門……於是,她繼續艱難地向公交車站走去,然後又焦急地等待……最終還是坐公交車去了學校。

三周後的一天晚上,學校要進行期末考試。那天雪下得更猛,她在車站等了很久汽車還沒來,她終於要放棄繼續等下去了,真想一下子鑽到那溫暖的公寓裏去。就在她返回公寓的路上,又開始猶豫起來:我該怎麼辦啊?今天可不是一個尋常的日子,學校是要舉行考試的,如果自己不參加考試,將會……她簡直不敢想下去。

就在她推開公寓樓門時,差點和站在郵箱旁的一位夫人撞個滿懷。這位夫人穿了件褐色大衣,手裏拿了一串鑰匙——琳達第一感覺就斷定:她有汽車,她正準備出門。就在那一刹那,絕望戰勝了自傲,琳達脫口而出:“您願意讓我搭個便車嗎?我從沒向別人這樣要求過,可是……”

那位夫人露出一副驚訝的表情。

“噢,我住在4R室,剛搬來。”琳達趕緊解釋。“我知道,我見過你。”然後,那位夫人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我願意讓你搭車,我上樓去拿汽車鑰匙。”

“你的汽車鑰匙?你手裏拿的不是車鑰匙嗎?”琳達看著她手裏的鑰匙問道。

“不,我隻是下樓來取信,不過我很快就回來。”說完她就向樓上走去。琳達這才明白,這樣做是不合適的,急忙叫道:“夫人!請等等!我並不想勉強你出門,我隻想搭個便車!”但是她很快就消失在樓梯的拐角處。

琳達感覺很是尷尬,然而一路上,那位夫人溫和的語調很快讓琳達平靜下來。“您使我想起了我的祖母。”琳達感激地說。

聽完琳達的話,那位夫人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就叫我艾莉絲奶奶吧,我的孫子都這麼叫我。”兩個人交談著,很快她們來到了學校。

這一次的期末考試,琳達順利地通過了。放學回家回到公寓樓時,剛好碰上艾莉絲奶奶從鄰居家出來。“晚安,格林夫人!”那位鄰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