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愷撒的公司擁有10億美元的資產,是由於他的慷慨和仁慈。他使許多啞巴會說話,使許多跛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使窮人以低廉的費用得到了醫療保障——所有這一切都是由愷撒的母親在他的心田裏所播下的種子生長出來的。
瑪麗·愷撒給了她的兒子亨利一件無價的禮物——教他如何應用人生最偉大的價值。瑪麗在工作一天之後,總要花一段時間做義務保姆工作,幫助不幸的人們。
她常常對兒子說:“亨利,不工作就不可能完成任何事情。我沒有什麼可留給你,隻有一份無價的禮物:工作的快樂。”
愷撒說:“我的母親最先教給我對人的熱愛和為他人服務的重要性。她常常說,熱愛人和為人民服務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
如果你掌握了這樣一條積極的法則,如果你將個人興趣和自己的工作結合在一起,那麼,你的工作將不會顯得辛苦和單調。興趣會使你的整個身體充滿活力,使你在睡眠時間減少、工作量增加的情況下,不會覺得疲勞。“社區裏不能沒有乞丐”
當你用舉手之勞幫助別人走出困境時,你會感到自己的人生隨之也精彩起來。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富瓦社區有三名流浪漢,他們持有行乞證,並在這個社區生活了13年。1998年11月6日,新墨西哥州政府通過一項法案,對行乞10年以上的乞丐停發行乞證,理由是他們已非常富裕,不再具有行乞資格。於是,三名流浪漢隻好離開新墨西哥前往佛羅裏達。
富瓦社區的薩姆神父聞知此事,立即表示反對,並致信州政府,要求把三位乞丐重新召回。他說:
“社區裏不能沒有乞丐,州政府這種想當然的做法,完全是對善良人的褻瀆,是對人性的漠然和不尊重!該法案必須進行修改。”
起初,大家都以為薩姆神父是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因為在上帝眼裏,人是無貴賤之分的,無論是富人還是乞丐都是上帝的子民。可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記者就此事采訪薩姆神父時,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薩姆神父說:“40年來,我曾在富瓦等六個社區擔任神父,這六個社區的人口和富裕程度都差不多,可是其中有一個社區找我解決心靈問題的人最少,來教堂懺悔的人也不如其他社區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是這兒的人不夠虔誠嗎?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困惑。後來我發現,原來這個社區有一家孤兒收養中心,那兒有五名孤兒,正是這五名孤兒給他們帶來了福音,因為孤兒喚起了他們的善行,孤兒使他們有了行善的地方。而經常行善的人,心靈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再說心靈出現問題的人去行善,心靈也會得到慰藉。富瓦社區的三名流浪漢,也是富瓦社區的福音。現在把他們趕走了,富瓦社區的人想通過布施獲得心靈安慰和滿足的機會也就沒有了,作為一名神父,我能接受這樣的法案嗎?”
薩姆神父的這段話,後來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結果在新墨西哥州引發了一場抗議州政府“11·6法案”的大遊行。2000年1月4日,“11·6法案”被取消,三名富瓦社區的流浪漢被警察護送著從佛羅裏達返回新墨西哥州。
在迎接三名流浪漢歸來時,富瓦社區的人全部出動,他們舉著標語,喊著口號,歡呼他們的勝利。從當時留下的照片,我看到這麼兩幅標語:“花時間去幫助別人,會醫治自己的創傷”、“一個小小的善舉,可媲美於運動一小時後所得的舒暢”……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語句,被攝影記者弄得七零八碎,已經讀不成句了。
對別人有些用處才能快樂
大家都懂得卻又常常忘記這樣一個道理:活著要對別人有些用處才能快樂。
生活的真諦並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隻是常常忘了,於是這才有點奧秘。
故事是由一個守墓人親身經曆和看到的。一連好幾年,這位溫和的小個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個不相識的婦人的來信,信裏附著鈔票,要他每周給兒子的墓地放一束鮮花。後來有一天,他們見麵了。那天,一輛小車停在公墓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的小屋,說:“夫人在門口車上,她病得走不動,請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紀的孱弱的婦人坐在車上,表情有幾分高貴,但跟神已哀傷得毫無光彩。她懷抱著一大束鮮花。
“我就是亞當夫人,”她說,“這幾年我每禮拜給你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