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人生資本之品德知識篇(2)(2 / 3)

兩天後小A去賓館任了職,10人中被錄用的隻有3人。休息時,小A問總裁秘書,“總裁女兒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吧?”秘書大笑起來:“什麼呀,總裁根本沒有女兒。”

現代社會,誠信是經商之本,是打開通往財富大門的金鑰匙,是未來社會的通行證!

日本山一證券公司的創始人小池說:“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訣就是誠信,誠信像是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這確是小池經驗之談,他正是因誠信而起家的。世界首富、成功人士的典型代表比爾·蓋茨也曾說過:“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誠信。”但生活中卻有不少人認為:擁有誠信——難!因為隻要擁有了它,做生意就賺不到錢!

事實真的如此嗎?靠欺騙手段,在未被繩之以法前,或許的確可以揀一點兒小便宜,但顧客是聰明的,不可能讓你長久地蒙騙下去。曆史上沒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對顧客的欺騙發展壯大的。相反,它們的成功往往是因為它們用誠信贏得了顧客的信賴。

縱觀國內外成功企業,無一不是以誠信為本而發展壯大的,誠信是成功企業共同追求和必備的品質之一。

美國曆史上被評為“醃菜之王”的海因茨,100多年來獨步全球,並帶動了漢堡包與薯條業的興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加工企業的創始人,他成功的哲學就是“忍耐加誠實”。平時他有極好的信譽,即使在1875年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為了守信,他賠本收購,後來連自己的企業也破產了,仍在四處借債履行合約,他堅持自己的信仰“一個誠實的人不會在商場上倒下”。後來他成為商場巨人,它的醃黃瓜、番茄醬全球有名。他的成功是經營理念的成功,也是為人品質的成功。

海爾集團提出的“真誠到永遠”的經營理念,為大眾耳熟能詳,正是這一誠信理念加之科學的管理,才使企業在短期內迅速壯大,他們平時極力營造的和諧的企業文化,特別是售後服務方麵,更是別具特色。現在又實施國際化戰略,著力於提高國際美譽度。由以上成功的經驗可以看出“誠信”的價值。靠誠信取勝,以誠信為企業的法寶,才是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經營的根本觀念。

波士頓市長哈特先生說,50年來,他目睹了誠實和公平交易的深入人心,90%成功的生意人都是以正直誠實而著稱,那些不誠實的人生意最終都會走向破產。他說:“誠實是一條自然法則,違背它的人會受到報應、受到應有的懲罰,就像萬有引力定律不可違背一樣,誠實的定律也是不可違背的。違背的結果就是受到懲罰,不可逃脫的懲罰。他們或許可以暫時地逃避,最終卻無法逃避公道。商人擁有顧客們所需要的東西,同時也需要顧客所擁有的東西。當交易發生的時候,如果雙方都是誠實的,那麼雙方都會受益。對資本家和工人來說,誠實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如果資本家不能誠實地對待工人,那麼資本家不會贏得利潤;反之亦然。就像90%的成功人士的經驗所證明的,這是一條在生活中的任何方麵都行得通的法則。”

誠信是一種資本,而且是一種永遠可靠的資本。

所謂無信不立,商業活動就是要講求信譽,以信譽為最大資本和獲利的最大保障,因為,良好的信譽中往往潛藏著無限的商機,講求信譽就意味著尋求和掌握新的機遇。

為什麼成千上萬的商人在芝加哥大火中傾家蕩產,卻仍能夠迅速東山再起呢?有人甚至還成了規模更大的批發商?他們並沒有創業資本呀。然而,誠實信用就是他們的銀行賬戶、就是他們的無形儲蓄。商業機構將他們列入誠信者的行列。他們從不拖欠,也很勤奮,對所有的人都講信用。這種信譽就是東山再起的資本。這種信譽可以讓一批身無分文的人買到數千萬美元的貨物。大火毀掉了財產,卻毀不掉誠信的聲譽。

在一次銀行家會議上,聖·路易斯銀行主席說:“成千上萬美元借出去了,惟一的抵押品就是信譽。有的人雖然不富有,但卻有高尚的品質。他們借款從來不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當他被問到做小生意人的償還能力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另一個銀行家說得更加明了:“我寧可借錢給那些誠實的窮人,也不願借錢給不誠實的富人,雖然這些富人有很強的償還能力。”這些話表明,精明的商人非常重視商業信譽。信譽就是資本,而且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永遠可靠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