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並不想買東西,她也感覺不到餓,但她還是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進了雜貨店,這種感覺太陌生了。魯迪跟她相處了37個年頭,就這樣不聲不響地走了,而這家雜貨店裏有他們太多太多的美好回憶。
魯迪經常跟她來這家店。幾乎每次,他都會裝著要找什麼東西而走開。其實她知道他去幹什麼,每次她都看見他從過道走過來,手裏舉著3朵黃玫瑰——他知道她最喜歡黃玫瑰。
她獨自一人在這兒逛著商場,看著一成不變的雜物店,物是人非,她滿腹悲傷。她本來隻想買幾件必需品就離開。然而,現在因為魯迪的去世,即便是買幾件東西也不同往昔。魯迪在世時,他們逛商店是那麼愉快,如今這些事卻顯得費神費時。
她在肉類櫃台前停下來,想找一塊完美的牛排,心裏在想著魯迪以前多麼喜歡她做的牛排。突然,一個年輕的女士站到了她身邊,潔白的皮膚,金黃色的頭發,穿著綠色的連衣裙,身材苗條,笑容親切。這個年輕女士拿起一大塊排骨,放到籃子裏,但又猶豫了一下,把它放了回去。幾秒鍾後,又重新拿起那包排骨。
這個年輕的女士注意到她在看著自己,於是笑著說:“我丈夫喜歡大排骨,不過這塊太貴了,我真不知道該不該買。”她看著這個年輕女士的雙眼,壓抑住悲傷說,“我丈夫8天前去世了,”她極力控製住自己顫抖的聲音,“給你丈夫買吧,請珍惜跟他在一起的每一刻。”
年輕的女士終於把那包排骨放到了籃子裏,先是搖搖頭,又對她笑了笑,推著車走開了。
當她勉強給自己買好了牛奶和冰淇淋時,她轉身看見一團綠色向她走來。她認出是剛才那位漂亮的女士,手裏拿著一小包東西,臉上帶著很美的笑容。當她看清年輕的女士手裏拿的東西時,她的眼睛模糊了。
“這是送給你的,”年輕的女士說著,塞給她3朵很漂亮的長莖黃玫瑰。在她臉上親了一下,然後微笑著走開了。
她多麼想說出,這些黃玫瑰對她有什麼意義,但她還是沒有開口。她低頭看著這些漂亮的玫瑰花,周圍簇擁著綠色的葉子,她簡直無法相信,這位年輕的女士是如何知道她與黃玫瑰的故事的。這些對於她來說,似乎不是太重要,此刻她感覺到自己一點也不孤單,這位年輕的女士就像是魯迪派來的天使。
隻有堅持才能達到目標
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將自己的愛心變成現實。
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1767—1848),生於馬塞諸塞州,178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825年當選美國第6任總統,父親是美國第2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昆西·亞當斯的爽直公正和獨立思考逐漸為他在歐洲贏得了尊敬,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對他產生了真正的好感,由於亞當斯把他所認定的國家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上而使人人都認為亞當斯“難應付”。他正直的品性,不但贏得了“雄辯老人”的稱號,還贏得了敵人的尊敬和佩服。
1836年5月18日,眾議院討論一項決議:規定“所有在任何方麵……與奴隸製問題或廢奴問題有關的請求,既不印刷也不提交,都要放到桌麵上,不能采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約翰·昆西·亞當斯表態時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違背了憲法和眾議院章程,侵犯了選民的權利,但會議還是通過了那個決議,製定了《鉗製言論法令》。
在以後的8年中,亞當斯一直執拗地鬥爭,用盡他力所能及的武器,要撤銷這一法令,他同廢奴主義者並肩戰鬥,對法令的支持者和蓄奴主義分子進行了長期的不懈鬥爭。有的議員威脅要把他“驅逐”出議院,有的人甚至揚言要將亞當斯同請願書一同焚燒,南方種植園主們罵亞當斯為“馬塞諸塞來的瘋子”。
這時,一個支持亞當斯的代表團送給他一根銀頭象牙手杖,手柄是一隻鑲金的鷹,手杖上刻有亞當斯的名字,名字下邊是“請願權利必勝”,再下麵還空著一塊地方,準備加上《鉗製言論法令》被取消的日期,亞當斯被這一禮物深深感動,自己多年來在議會中的工作並沒有被人們忽視,但是作為一名政府官員,他奉行一項堅決不收禮物的政策,因此他把手杖帶到專利局,交專利局長保管。
在鬥爭的過程中,無論怎麼艱難、曲折,他始終沒有讓步、妥協,每次辯論他都會多得到幾張支持他的選票。他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精力,8年之後,他終於成功了,《鉗製言論法令》最終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