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人生資本之性格篇(9)(2 / 3)

當挑戰自己要完成某個特定的目標時,你在向前推動自己。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很多時候你要經曆挫折與失敗,但那隻會讓挑戰變得更大。你將有機會重新來過,也許會找到一條更好的路線。每個挑戰都是一次學習的經曆,你不會從已經知道的東西中學習,你會從奮鬥、努力、實現和以往沒有走過的路中學習。

孩子本能地知道這一點。孩子們每天都麵對挑戰。他們開始時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每件事情對於他們都是一個挑戰。孩子有一種無窮無盡的好奇心,他們很少害怕去嚐試新事物。當他們能掌握即使是最小的一種技能時,他們體會到的快樂馬上就會表現出來。一個孩子在第一次學會邁步、接住一個球或者學會說一個新單詞時所發出的活潑笑聲,比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更甜美。我們一定要學會重新抓住這種從小成就中產生的快樂。你沒必要等到實現了你的目標以後,才為自己感到自豪。你可以因為今天寫了兩頁的小說而獎賞一下自己,可以因為用晚下班的半個小時打了更多的電話而感到心情不錯,接著享受去圖書館查找招聘信息的事實。

用你從每個小成就中得到的驕傲和活力,推動前進中的下一步,就能從成功走向成功。

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龐德,在年已九十之時,每天仍到他的辦公室去工作八小時。他的秘書說:“他很衰弱,但是每天逼著自己從他住的地方走過兩個街口到辦公室來,這段路要走一小時,他卻一定要走,因為這使他自覺有成就感。”

一天,有個法學院學生從龐德院長辦公室裏出來,捧著一大堆書,一臉不高興地低聲抱怨說:“總是這一套。我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他可以用一個是或否回答,卻給我十幾本書,說可以在這些書裏找到我所要的答案。”龐德後來說:“這就是我學到的讀書方法,艱難費事的方法。那孩子如能好好地鑽研這些書,他就可以真正了解這個問題,將來也許成為一個好律師。”優秀的專業人員和成功的名人差不多都是不畏艱難,全力以赴。布蘭特說:我學會了不畏艱難,我所遇到棘手的事,差不多每天都有,我就把它先解決。然後這天的精神就會愉快得多,工作效率也好得多。人類的頭腦在強行使用之下,常會有極優良的成果。它可能創造出貝多芬的奏鳴曲、一出哈姆雷特、一枚火箭、電視機、米開朗基羅的雕刻、摩天大樓、金字塔。但是必須苦思深討,才能有結果。“每日做點困難的事”、“每天給自己一些挑戰”,可能就是指讀一本艱深的書,強令你運用思想。

一個新聞係學生問一名專欄作家亞當斯:“你簽訂合同,要每星期寫五篇專欄文章時,你怎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五項新意見?”亞當斯回答:“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這份工作就沒有興趣了。正因為我每天早晨要苦心思考意見,才能使我認為我不是白拿薪金。”

學生追問下去:“如果想不出意見呢?”亞當斯說:“我就坐下來強迫自己動筆。”每天給自己一些挑戰。因為人本質上都是好逸惡勞的。如果每天不給自己製定一些行動計劃,不強迫自己著手去做,那麼很可能,這個人就會淪入怠惰懶散的荒廢生活中。

做事半功倍的事

就像世界上出現鎖以後就必然有與之相應的鑰匙一樣,問題與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適、最高效、事半功倍的工作方法,是每一個管理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一架飛機撞山失事了!

成群的記者衝向深山,大家都希望能搶先報導失事現場的新聞,其中有一位廣播電台的記者拔得頭籌,在電視報紙都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他卻做了連續十幾分鍾的獨家現場報導。

你知道為什麼那位記者能搶個頭條嗎?

因為他未到現場之前,先請司機占據了附近唯一的電話,掛到公司,假裝有事通話的樣子,所以當他做好現場報導的錄音,跑到電話旁邊,雖然已經有好幾位記者等著,他卻隻是將錄音機交給司機,就立刻通過電話對全國聽眾做了報導。

電影界突然一窩蜂地拍攝有動物參加演出的影片。雖然大家幾乎是同時開拍,但是其中有一家,不但推出得早了許多,而且動物的表演也遠較別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