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不敗人生字訣(3)(3 / 3)

也有一個修理鍾表的學徒,和師父學修表已經有五年了,他天天修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鍾表,修得又快、又準,技術很不錯,可是,他師父就是不讓他出師。

有一天,這學徒就向師父抱怨:“師父啊,比我晚來的師弟們,都一個個出師、到外麵去開業了,而我已經跟您學了五年,怎麼還不能出師呢?到底我還要學多久啊?”

師父看了看徒弟,歎了一口氣說:“你還要繼續學呀!等你學會修好顧客指定要修的地方,又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弄鬆其他小零件,你就可以出師、自己開業了!”

的確,當老板、當師父,都要有一套不為人知的招數和伎倆,否則怎麼和別人競爭?怎麼存活?

可是,為什麼人會這麼自私呢?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piaget)認為,“道德”可分為“自律性道德”(autonomousmoral-ity)和“他律性道德”(hetemnomousmorality)。一個人隻要不違反法律,“賣些稍微肮髒的蜜餞”、“故意不立刻醫好病人”或“偷偷地弄鬆手表中的小零件”,都沒人知道,也不會被處以重罰,所以,隻要能賺錢就可以——這就是“他律性道德”,比較自我中心主義,並著重現實價值。

相反地,“自律性道德”就有比較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例如,對客戶必須絕對誠實,不能唯利是圖,一定要童叟無欺。

以前,北京有一家餐館,以專門賣兔肉馳名,客人們都慕名而來,等著吃香噴噴的兔肉。

有一天,一桌客人叫了一大盤兔肉,大家都爭相搶食。可是其中一個對兔肉頗有研究的客人,吃了幾口後,覺得這個兔肉的味道不太對勁,就把餐廳老板叫了過來,請教他:“請問,這是兔子肉嗎?”

“是的,這是咱們這兒地道的兔子肉。”老板客氣地說。

“可是,怎麼吃起來,味道有點酸酸的,好像是馬肉的味道?”客人質疑。“嗯……這個嘛……先生,不瞞您說,最近兔肉缺貨,所以是羼加了一點馬肉沒錯!”老板笑著回答。

“如了一點?”客人又吃了一口,皺著臉說:“我看,恐怕不隻‘一點’吧!味道差很多呢!”

“對不起,是羼加了一些,先生!”老板不好意思地說。

“那到底是加了多少馬肉呢?”

“一半一半啦!大概是一匹馬,配上一隻兔子啦!”老板說。

從小,我們就聽到“奸商”這個名詞,老師也說過“無奸不成商”,所以大家對於商人,都有不太好的刻板印象。例如,哄抬物價、以假亂真、標價不實等等。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是奸商或沒良心,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真正忠厚老實、正派經營、有良心、有“自律性道德”的商人,也是大有人在。

人是自私的,總會有私欲,但卻不能不道德。

所以,俄國作家克雷洛夫說:“不要把痰吐在井裏,哪天你口渴的時候,也要到井邊來喝水的。”

四、“圓”字訣

方圓做人,八麵玲瓏;圓滿做事,事事順心。人心叵測,凡事最好留一手,有閑時,可研究一下“模糊哲學”,人生這套馬車,方方正正的輪子,你沒聽說過,我也沒聽說過,寸步難行嘛!

1.方圓做人,圓滿做事

行事為人,過於方正可能會樹敵過多或顯得不盡人情而傷了別人;過於婉轉又容易被人說成圓滑,所以行方圓之道要掌握“火候”。

曾幾何時,一提到“軟硬兼施”人們就會認為是專門貶斥那些善於耍手段的人。對於那些人的行為,人們感到無恥和厭惡,說他們“軟硬兼施,圓滑世故”。

軟和硬都是為人處世的手段。既然是手段,聰明人大可不必擔心對它的褒貶之詞,盡管善擇機會,見機行事。自古以來,軟硬兼施的處世之道,正人君子可以使用,奸佞小人更加擅長,隻不過是各取其用罷了。前者用以堅持正義,捍衛尊嚴,並且規勸他人行正道,後者則是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既然它是手段,惡人用之作惡,正人自可用之“棄惡揚善”。

軟硬兼施,需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作家三毛舉例說:“對一個惡人退讓,結果使他得寸進尺;對於一個傻子誇獎,結果使他得意忘形。”看來,要想使其發生效用,需見機行事,對欺軟怕硬的人,可以以“硬”克之,對於吃軟不吃硬的人,自可以以“軟”化之。

“外圓內方”是軟硬兼施的另一種表現。有方有圓,百事不難,為人處世既要堅持原則性(即“方”),又要保持靈活性(即“圓”),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方與圓是構成各種不同形狀體的兩個基本幾何形體,無論何種物體,離開方與圓就難以成形,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要處理好人際之間的各種關係,也少不了有方有圓的做事處世之道。“方”,即指品行方正,“圓”,即指婉轉機警。有的人外方內圓,秉性剛直,心地善良;有的人外圓內方,麵容慈善,行事有方。這些人並不都是老謀深算,老於世故的人。他們以“方”為立身處世的根本,以“圓”作為減少阻力的方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