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壞人”(2 / 2)

較為嚴重,患病率較高的心理疾病。患者害怕與人交往,對社交感到恐懼。當然,誰都有可能患有某種程度的社交恐懼,但發展成神經質的症狀時,恐懼、痛苦的程度就會變得非常深,以致於患者最後會拒絕與任何人接觸。

女性多容易患社交恐懼症,絕大部分是因為她們對自己的外貌看得太重,認為漂亮是成功的資本,所以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外貌在某一方麵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一位 31 歲的女子患有社交恐懼症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起因是別人難以料想到的,是因為在初中時,班裏一些淘氣的男孩子看她的眼睛非常小,就給她取了個綽號"一線天"。本是一個非常具有詩意的名字,但她聽了卻感覺非常刺耳,再也不肯去上學,並從此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盡管她的眼睛並不影響她的漂亮,但在她心裏卻始終有這麼一個障礙,總是認為自己在相貌上不夠完美。

據觀察,如果把社交恐懼症者放到人群中,不會發現什麼異常的行為舉止,最多是讓人感覺性格內向,不苟言笑,比較嚴肅,但對於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他們會感覺自己的社交技巧非常拙劣,而實際上,他們的舉止行為非常適當,隻是他們自己不夠自信,太過於追求完美,總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一點不當和疏漏,這一點對於女性來說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總是不能夠采用很好的教育方法,他們總是以"君主"自居,絲毫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經常在公共場合批評辱罵孩子,致使孩子對他們產生出畏懼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對他們今後的生活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錯誤的性教育方式青春期的少女正處於性生理成熟,性意識覺醒的關鍵時期,這時候的她們對性充滿了好奇,她們渴望與異性相處,這本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家長們往往不能夠給她們傳導健康的性知識,不注意引導孩子正確的性心理,甚至視性為禁區,尤其是那些在具有傳統文化氛圍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父母在這方麵更是諱莫如深,他們過分地要求孩子純潔無欲,認為性是一種恥辱。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女孩子,對與性有關聯的刺激就非常敏感,別人一個善意的玩笑,就可能誘發她的社交恐懼症。

當然,造成社交恐懼症的原因除以上幾種外,還有許多不可忽視的因素,例如自尊心太強,怕被別人拒絕;家庭貧困,嚴重自卑,不良的生活事件造成的沉重心理負擔。

那麼如何擺脫社交恐懼症呢,我們可以嚐試心理專家提供的以下幾點:

接納你自己,社交恐懼症在某種程度上與厭食症有些相似。厭食症究其深層的心理原因來說,是因為患病者對自己身材的極度不滿。這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而不接受自己的根本原因在於--她們不懂得愛自己。接納自我,可以從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判、責難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於從負麵情緒中逃開。真實麵對後,常常發現事實遠沒有想象得那麼可怕。就像有人所說:真相往往是友善的。

把對方當作親人,如果是年長的同性,就是阿姨、大媽、甚至外婆,奶奶;年齡相仿的就是姐妹;反之就想象成叔叔、舅舅、大伯或者哥哥、弟弟。這種自我"套瓷"在很大程度上能緩和社交恐懼,因為想象中的那個人與自己是如此親近,和自己的親人聊天,交談,便會從心底產生一種安全感,有了這種安全感,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