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而廣闊的社會,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管你是身處職場,做一個風光的職業女性,還是呆在家裏,做一個家庭主婦,交際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很多女性卻不能夠坦然地應對這一正常的人際交往活動,她們不善於與陌生人交談,不知道怎麼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更有甚者她們會因為過分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而患有社交恐懼症……所以對於一些不良的女性社交心理,我們不能夠再忽視!
曾幾何時,社交恐懼開始威脅女性的生活,讓她們因此而缺少自信,更讓她們因此而缺少魅力,於是當每一次可能成功的機會來敲門,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溜走,你後悔、你懊惱、你內疚,你對蒼天說:“如果還會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好好珍惜!”可是,當下一個機會不期而遇地來到你麵前,你卻又開始猶豫、膽怯、手顫、心慌,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地徘徊猶豫中喪失。
生活中,難免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特別是 OfficeLady,社交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麵,可能會因為一次成功的談判,你便會升職,可能會因為與老板的一次交談,你將不再是“辱沒於奴隸人之手中的千裏馬”,可能會因為一次晚宴,你將會發現夢中的白馬王子……可是,你總是不由自主地退卻,以致遺憾終生。
我在上司麵前表達不清楚我的意思,我越是想要表現自己,就越是出錯。"--龐若纖說,她 29 歲。
“我在公司做企業策劃,我知道自己對付這項工作是綽綽有餘,我有很多好的 ideas,足夠使我的策劃書別具一個。但我常常當著公司高層老板的麵,就笨嘴拙腮,根本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就像剛才的策劃會議,會議前我和同事們討論得相當熱烈,好創意不斷湧現,精彩極了。但是,一看見公司老板,我忽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所有的東西仿佛都卡在了嗓子眼裏,看著老板越來越嚴肅越來越苛刻的眼神,我滿臉通紅,說的更是結結巴巴,以致於給老板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我想去參加這個同學聚會,可是我不敢去,因為我不知道穿什麼才合適。”--楊玫薇說,她 34 歲。
“從接到老班長的電話,說下周日大學同學要舉辦一個隆重的十周年聚會。這一星期以來,我都心神不寧。說實話,我非常想念我的那些朝夕相處了四年的大學同學,尤其是同宿舍四年的姐妹。可是一想到自己那些根本不上檔次的衣服,還有這張長滿皺紋的臉,我開始望而卻步,我希望風風光光地去,讓所有人感到我不比他們過的差,甚至比他們還要好,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所以我選擇放棄這次聚會,我借口出差以逃避了。這樣的聚會,這樣的逃避在我身上已經發生過好幾次。”
發生如此的尷尬,不僅僅是因為這兩位小姐性格上的原因,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她們不僅僅是因為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對自己周圍的世界有著極為強烈的排斥感和不安感。這種由於對社交生活和社交群體的不適應而產生的恐懼和社交障礙在醫學領域上被稱為一種精神上的疾病即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
麵對如此陌生的一個名詞,你或許會不以為然,但不要忽視了社交恐懼症,它已是繼抑鬱症和酗酒之後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這或許是因為現代人麵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網絡時代的來臨,把人們帶進了新的社交領域,長期沉溺於網絡上虛擬世界,使得我們同真實社會的交流越來越少,而社交中的交流技巧對我們來說,則是越來越不為我們所掌握。
中國人,尤其是女性多數內斂、羞澀、含蓄,很少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或者想法,再加上個性上的弱點,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她們患社交焦慮症的幾率增大。而患有社交焦慮症的女性,不得不放棄生活中許多很有意義的事情,小到一次上街購物,甚至是帶孩子到公園,大到一次事關職位變遷的會議談判……她們都不得不錯過!許多人輕而易舉就能夠辦到的事,她們卻覺得望而生畏,就像是一個窮人看著櫥窗裏的珠寶,但是可望而不可即。社交恐懼,成為束縛她們心靈的桎梏心理專家告訴你--社交恐懼緣何而生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強迫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