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悲觀是人生最黑暗的深淵(1 / 2)

悲觀的女人認為自己的天空每天都是灰色的,她們總是為不期而遇的意外而煩惱,甚至大失所望,結果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糟糕,這樣的做法並不明智。

悲觀成習的女人與“馬大哈”性格的女人截然相反。她沒學到“馬大哈”對人對己的辦法,不會得過且過,也不能對人對己都馬馬虎虎,相反,處事謹慎,處處提防自己行為不要出格。一旦有了行為的失栓,總是害怕大難臨頭。同時,悲觀的人也有很強的“良心”自監力,即使沒有什麼嚴重後果,他也絕不饒恕自己小小的過失,還常常會放大有時候的負麵效應。

人們都經曆過一些小的失意,有人遇到這些失意時,覺得世間一切都不盡如人意,憂鬱不安,悲觀自憐,結果更加失意,以致失去了人生的幸福和歡樂。正確方法應是尋找產生沮喪悲觀心理的原因,對症下藥,尋求解決問題的良好途徑。

沮喪情緒常常會擴大生活的不幸。有的人在沮喪中形成了對他人冷漠的態度,認為這樣可以報複別人,其實這樣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還會進一步損害自己。因為這樣做,無論在肉體上、精神上都將進一步影響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無法堅強地麵對現實。事實上,沮喪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很難引起人足夠的重視,但我們不能不注意這個細節:不要因沮喪而擴大生活的不幸。

每一個女人應該像對待所有其他的不幸後果一樣,對於不幸帶來的沮喪,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振作起來,采取勇敢的態度、奮進的態度去直視它、麵對它,以積極樂觀的精神去征服它。

如果你見過張璨,如果你知道她的人生經曆,你一定會感到十分驚訝,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臉上還留有一股學生氣的女士,竟然擁有那麼多令人羨慕的財富,而她的經曆會更讓你驚訝。在中學時代,到北大讀書成為張璨最大的夢想。但是由於第一年高考的失利,她被分配到東北的一所大學。張璨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選擇了再考一年,於是由理科改成了文科,報考專業也從生物改成了國際政治,終於在第二年,也就是 1982 年的秋天,她跨進了北大校門。

張璨在五彩繽紛的校園中自由地呼吸,她還是各種活動的積極分子,20 歲時她不但贏得了大學生演講比賽的冠軍,還當上了學生會文化部的副部長。繁花似錦的未來已經在張璨麵前鋪開,就等著她去書寫了。

可是,命運對她卻偏偏不像對別人一樣,就在這個時候,人生和她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大學三年級的一天,張璨的父親接到一封北大的來信,讓他到學校談談。原來,他那個從小到大都是好學生,都是學生幹部的女兒,竟被北大注銷學籍了。“把孩子領回家吧。”校方對她父親說。

張璨當時是北大學生會文化部副部長。但她突然被注銷學籍了,全北大唯一一個!原因是有人舉報,三年前她曾考上了某大學但沒去,第二年又考上北大。按當時規定,有學不上的考生必須停考一年。

如果換作別人,可能就會一臉沮喪地哭泣得天昏地暗地跟著父親回家了,這樣的打擊太沉重了。但是張璨沒有哭,反而是勇敢地留了下來。

張璨說:“我不停地寫申訴資料,找人談話,上訪,國家教委、人民日報社、團中央我都去過,一直折騰到畢業。”係裏每周找她談一次話,勸其離校。但就是這樣,張璨也沒有陷入沮喪的沼澤地,她選擇了奮起抗爭。

現在,唯一一條路就是考研究生,才能拿到一紙文憑,但學校不出證就沒法考。“我當時真想跪下來求他們,給我一個證明吧,讓我考!為什麼人都那麼心硬呢,怎麼就那麼不通人情呢?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幸虧有周圍同學的幫助和關心,否則,我真會變得絕望、消沉,把社會看得很壞,把心裏那點兒美好的東西統統打碎……”

遭遇不幸的張璨也是幸運的,因為這裏是北大,她得到了來自同學和老師的熱忱關懷。他們不但關心她,還在有意識地訓練她堅強的品格,他們告訴她,什麼事都不能哭,什麼問題都要想盡辦法去解決,一定要比別的北大同學讀更多的書。

張璨的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給她留下這樣一行贈語:“與眾不同的經曆,造就與眾不同的道路。”

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幸,甚至是災難,但是不幸和災難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很多女人在不幸中變得悲觀沮喪、冷漠、偏執、不信任人,天天以淚洗麵,覺得全世界人都對不起自己。如果因小小的沮喪而流淚,擴大自己的不幸,那樣你就會真的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