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紅巾軍(2 / 2)

同時,劉彥為了鼓勵軍士殺敵還搞了一個軍功田,直接將秦朝的軍功爵製度給照搬了過來。

與之民間的八稅一相比,軍功田的產出則是二十稅一,這極大鼓舞了戰兵的士氣,也讓那些覺得提著腦袋賣命不劃算的人動心。

在這些前提下,劉彥做出了新的舉動,借著踴躍投軍的勢頭,他在基礎六千戰兵上又從八萬餘人中挑選出近一萬五千人作為預備役進行訓練,算是建立了初步的兵源,哪怕戰兵陣亡後也能從預備役快速挑選士兵補充,不會越打兵越少,越打越弱。

博陽城靠近泰山臨近黃河,地理位置從根本上來談算是黃河南岸,與之沂水和汶水都不遠,說實話由於水路發達且平原較多並不適宜發展。它的周遭除了泰山之外還有九裏山和芒碭山,這片區域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短期停駐或許還行,但是要作為根據地長期發展那是極為不妥的。

根本問題就是,劉彥實力太小,麾下部隊也還沒有完全整編完畢,攻打博陽這樣的小城可以,但是攻打大城則是沒有那個實力。

他暫時安撫博陽的士紳後著力整頓軍隊,建製上完全采取西漢孝武帝時期的編製,目前是有少量的金屬材料,可是缺少匠師之下無法將材料變為兵器和甲胄,注定無法更換武器裝備。

有了足夠供應戰兵軍服所需的布匹,劉彥利用充分的勞力發動起來織造軍服,他畫出簡易的圖樣先行試著裁縫,等待滿意後按照樣式進行大量織造。

這也算是關鍵的一步,同樣製式的軍服不但能夠使士兵產生歸屬感還不至於讓士兵在交戰中難以分清敵我造成誤傷。

一身灰黑色的緊身軍服再加上包裹頭發的紅巾,這個舉動直接產生一個結果,因為軍士的額頭上都結有紅巾,起先是士兵笑稱“紅巾兵”,後來大家都接受這個稱呼,劉彥索性就將麾下組編的戰兵稱為“紅巾軍”,這支軍隊也算有了一個正式的稱呼。

隻要是聰明人都能看得出那一係列手段之後,不但民生逐漸安定,軍隊經過換裝看上去遠比衣著混雜來得威武,再加上每天訓練的號子震天響,一副準備打大戰的架勢。一係列的舉措做下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那些本來對劉彥不報任何信心的士紳漸漸改變看法,雖不至於馬上哭著喊著要效忠,但也不再是一幅看笑話隨時等著落阱下石的姿態。

做了那麼多之後,博陽望族的反應讓劉彥明白短時間內難以建立互信,他意識到這個現象也不再強求,開始轉而關注周遭,特別派出一支騎兵前往拓跋秀所說的位置,期望能夠找到那些工匠。

另外還派出大量的人手出外觀察,熟悉地形是一部份,還要探知周圍的勢力劃分情況。初來乍到之下,他們必須用一次又一次勝利來提升威望,交戰也便於擴大地盤和繳獲物資,同時還達到了練兵的需要。

劉彥有足夠的信心,隻要勝利的次數多了,實力必然得到認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