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9章,血不流幹,死不休戰(上)(1 / 2)

做了幾個月的賑災大使,讓狄青有些焦頭爛額,他好不容易將各州安撫下來,卻發現戰爭又開始了,神國氣勢洶洶,派遣了三百萬大軍,長驅直入,所過之處,狼藉一片。

幾個州的百姓,剛剛安撫下來,眼看著種上了莊稼,戰爭一來,全都毀了,狄青為此廢寢忘食,他知道他這個賑災大使,必須給人皇分擔壓力。

神國大軍入侵時,他剛好在西麵的梁州,利用自己剛剛建立起的威望,狄青不得已,湊起了三十萬大軍,想要阻擋神國大軍的腳步。

然而,即便有天書院的相助,神國依然碾壓他們,三十萬大軍一戰下來,隻剩下不到幾萬人,倉皇的逃入了桂州。

借著桂州的山險,加上地方的百姓相助,他才拖延了神國大軍的腳步,然後,依舊是節節敗退,狄青不善於用兵,但他知道天下大勢。

如果任由神國的西路大軍肆虐下去,他們剛剛穩定的各州,便會再次陷入混亂,到那時候可不僅是元氣大傷,而是永久性的創傷。

當他聽說東邊也是如此,當天晚上,便在自己的行署中大哭了一場,他覺得老天爺實在太不公平了,為什麼要對大唐的百姓如此殘忍,明明要看到希望了,卻用戰爭一步把他們推到了深淵。

自此之後,狄青變得更加沉穩,他知道這天下壓力最大的人不是他,也不是人皇,而是在仙州,頂住神國主力的秦王楚易。

當他聽說,楚易要率領荒龍軍團與神國決戰時,他便知道這是被逼出來的,現在這種局麵,似乎隻有他能夠再次創造奇跡,才能夠挽救眼下的大唐。

狄青沒有鬆懈,雖然一路敗退,眼看著就要退出桂州,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在率領著殘兵離開桂州的邊界時,他親吻著桂州的土地,心中暗暗發誓,他再也不退了。

要麼哪一天他帶著人回來,收複這裏,要麼就死在他身後的土地上。

徽州城內,一片蕭條,這個曾經繁華一時的城池,飽受戰爭和蝗災的摧殘,讓狄青感覺到幸運的是,這裏的百姓並沒有拋棄大唐。

大唐的百姓,真是世間最好的百姓,他們被逼的走投無路,在反王的驅使下,進攻長安城,當十六路反王大軍被破,當人皇開始賑災,短短的一個月裏,他們便把人皇當作他們心中的菩薩,這恩情,他們銘記於心。

徽州城裏的百姓,記得狄青,他曾跟天書院的學館先生在這裏賑災,在這裏殺了許多欺壓百姓的貪官惡霸。

聽說狄大人一路從梁州敗退桂州,再敗退徽州時,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選擇了拿起了武器,跟狄大人站在了一起。

那天晚上,狄青在徽州城的行署中,又哭了一場,他發誓一步也不退了,死也要跟徽州城的百姓死在一起。

神國大軍並沒有全力追擊,他們速度算得上緩慢,其主帥並不把這幾個州的大軍放在眼中,他們似乎也知道,隻要光明聖子消滅了楚易的荒龍軍團,大唐就徹底完了,這裏不過是個策應,快不快根本改變不了局勢。

來之前他們甚至得到了命令,讓他們緩慢行軍,不要把戰線拉的太長,西路大軍的主帥,很忠實的執行了楊鵬煊的命令。

這就給了狄青足夠喘息的時間,然後在看到神國大軍出現在他的視線中時,他知道自己這一戰必敗無疑。

學館的先生們跟著他,疲憊不堪,這些讀書人成為了他軍隊中的骨幹,有很多次他們想要跟神國決一死戰時,都是狄青勸著他們保存實力,如果他們死了,西路就再也沒有抵擋神國軍隊的人了。

此刻,他們站在城頭上,眼中充滿了決然之色,當聽狄青說再也不退了,他們興奮了一晚上,這些天,太窩囊了,麵對生死,他們心中坦然。

他們相信,絕不會被人遺忘,哪怕大唐亡國,也將有人記得,曾經有他們這群人,為大唐國最後一搏。

然後,老天爺舍不得他們就這麼死了,在狄青和諸位先生無比絕望之際,在徽州城後,出現了密密麻麻的長龍。

一開始,狄青還以為是神國包夾的大軍,可當看到他們騎著瘦馬,父親帶著兒子,腰間挎著樸刀,手裏拿著馬槊,狄青整個呆住了。

他身邊的先生們也呆住了,這支從北方來的長龍,延綿不絕,天書院的教諭,看到他們這些行頭,似乎想到了什麼,驚呼出聲:“這是……府兵?”

大唐如今隻有一個地方有府兵,那就是長城軍,那裏保留了大唐建國之初的榮譽,他們守衛者北方的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