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3章,十六路反王(2 / 2)

李純一聽,當即皺起眉頭,問道:“杜相何不明言。”

“亂世用重典,曆朝曆代,都是如此,陛下初登皇位,雖有九龍聖皇璽鎮壓國運,然而,宵小之輩無數,即便陛下憂國憂民,可這些人,不一定就能夠體量陛下善念,所以,臣以為,必須先以重兵鎮壓十六路反王,而後再行賑災之事。”杜秀夫說道。

李純何嚐又不知道,如今最大的隱患,就是災民,如果災民食不果腹,星星之火燎原,遲早會讓整個大唐崩潰。

然而,每每想到這些災民,李純便心中難受,有時候他都恨不得在紫宸殿裏哭上一場,可他知道哭又有什麼用,現在他可是人皇,是天下子民的父母,他必須讓自己孩子們,吃飽穿暖,他不能表現出任何一絲軟弱。

到現在他才明白,想要做好一個皇帝有多難,不僅僅要做好人,還得要做壞人,而這壞人正好最最難做的。

想到楚易當時,給他做的那些事情,李純心中更是感慨萬千,如果沒有楚易,或許他連一個揚州,都治理不了。

“不行!”李純搖了搖頭,道,“天下罵朕不孝,朕可以讓他們罵,但是,天下人若是罵朕暴君,朕絕不答應,要讓朕做這個暴君,也絕無可能,杜相可有想過,之前災民為何會齊聚長安城外?那是因為長安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如果不是父皇造了孽,他們又何至於造反?先祖太宗皇帝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在災民被那十六路反王煽動造反,那是朝廷的錯,百姓們寄希望於朝廷,可朝廷卻沒有給他們希望,他們就隻能造反,歸根究底,是朝廷逼的,所以朕並不恨他們!”

李純有些激動,但他心中更是難受:“沒有糧,就擠出糧來,外麵調不進來,就向長安城的富戶鄉紳,豪門世家借,等有一日國家安定,朕還他們就是,可要讓朕派兵去鎮壓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為了生存啃草根,吃觀音土的百姓,朕!絕不答應!”

杜秀夫無言以對,他自然也理解人皇的這些話,可如果那些富戶鄉紳和世家願意出,早就不至於如此了。

而今,國庫空空如也,拿什麼去賑災呢?

人皇唯一的根基,就是長安城,一旦長安城動亂,恐怕就不是天下大亂這麼簡單了。

紫宸殿內陷入了沉默,杜秀夫知道自己的諫言不會有任何作用,便也不再多言,就在此時,馬玉明躬身走進來,道:“啟稟陛下,秦王求見。”

“秦王?”李純愣了一下,片刻後才反應過來,秦王就是楚易啊,自己兄弟,一字並肩王。

但是,這個時候楚易來這裏做什麼?他之所以一直沒有召楚易過來,就是知道楚易現在很疲憊,他已經為自己做的夠多了。

“快請。”李純歎了一口氣,他知道的事情,楚易肯定比他更清楚,現在趕來,定不是給自己製造麻煩,而是來為自己排憂解難。

可是,每每想到這裏,李純便有些心疼,他寧願楚易在家裏休息,哪怕什麼都不做,他都高興。

楚易過來,並非是一個人,而是帶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不論杜秀夫還是李純,都認識,他便是新任的大理寺卿狄青。

“參見陛下。”狄青說道,楚易則是拱手一禮。

等到兩人相繼坐下後,李純這才問道:“這都什麼時辰了,王弟怎麼還不休息?”

楚易笑著道:“陛下不也還沒休息嗎?”

李純苦笑一聲,無奈的問道:“王弟此來,所為何事?”

“自然是為陛下排憂解難。”楚易說著,介紹起了狄青,說道,“狄大人有一策,可安天下。”

當人皇看向他時,狄青有些緊張,可一想到外麵的災民,他便鼓起了勇氣,等李純示意他說話時,他才說道:“啟稟陛下,如今局麵,必以重典處之。”

李純聽了,頓時沒了興趣,笑著道:“若是以重典處之,朕現在早就去睡覺了。”

楚易聽出了李純的心思,說道:“陛下何不聽聽狄大人的策略,再做定論?”

李純心底一想,既然楚易把狄青叫來,自然應該聽了狄青的策略,可如果按照楚易在揚州的方法行事,他定不會答應,卻也示意狄青說下去。

狄青說道:“臣以為,如今最大的隱患,在災民身上,若是不能安撫災民,即便陛下有百萬雄兵,也將國之不國,所以……”

李純沒聽完,便有些不耐煩,打斷道:“說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