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做事做到點上才會出效率(1 / 2)

這就要求做事不僅要符合眼前的實際,而且還要高瞻遠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做事搶先一步很重要,如果這一步能搶到點上、擊中要害,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神效。

事情還沒有最終完成之前,做事得謹慎。須知,問題往往出現在最後的關頭,而做事做到點上方可看到事情進展順利,才會增加成功的希望。

秦始皇滅掉三晉,逐走燕王,數敗楚軍後,想侵占楚國。他先征詢李信的意見:“我想占領楚國,將軍考慮用多少人馬才夠呢?”李信血氣方剛,頗為自信地說:“最多不過二十萬人……”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要六十萬不可。”秦始皇聽後,對王翦很有看法,於是道:“王將軍老了,何以如此怯弱?李將軍自奮壯勇,他說的對呀。”秦始皇沒有對敵我力量此消彼長的複雜形勢作出準確的預測,輕信李信的估計,認為以最少的兵力占領楚國最好不過,盲目地讚美李信,遠沒有王翦知彼知己,深謀遠慮。結果,王翦見秦始皇讚賞李信,否定自己,便稱病還鄉,回到老家頻陽。李信進攻楚國時,在城父被楚軍打得大敗而逃……秦始皇惱怒成羞,後悔當初失言,便親自去王翦老家頻陽向其致歉:“我沒有采納將軍的計策,李信果然使我軍蒙受了恥辱。”後來,秦始皇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用了一年時間就占領了楚國全境。秦始皇也犯了平常人常犯的錯誤,做事情缺乏觀察和分析,缺乏遠見,暴露了自己判斷方麵的弱點。而後來聽了王翦的建議,做事做到了點上,才使秦國在短短一年時間內霸占了楚國。

所謂“擒賊先擒王”做事做到點上,可以節省不少的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看看下麵兩個例子。

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與匈奴交戰。劉邦求勝心切,帶領騎兵追擊敵軍,不料中了匈奴埋伏,被迫困守白登山。後援部隊被匈奴軍隊分頭阻擋在各要路口,無法前來解圍,形勢十分危急。

漢軍糧草越來越少,傷亡將士不斷增加,劉邦君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跟隨劉邦的謀士陳平連日以來,無時不在苦思冥想著突圍之計。這天,他正在山上觀察敵營動靜,看見山下敵軍中一男一女指揮匈奴兵,經了解是匈奴王冒頓單於和他的夫人閼氏。

他靈機一動,從閼氏身上想出一條妙計,回去和劉邦一商量馬上得到了允許。

陳平派一名使者,帶著金銀珠寶和一幅圖畫秘密地去見閼氏。使者用高價買通了閼氏帳下的小番,得到進見閼氏的機會。見到閼氏後,使者指著禮物說:

“這些珠寶都是大漢皇帝送給您的,大漢皇帝想與貴族和好,所以送來禮物,請務必與匈奴王疏通疏通。”

閼氏的心被這份厚禮打動了,全部收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