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做事情不要把喜怒的情緒掛在臉上(1 / 1)

做事情需要還是不需要包裝是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比如你心中有氣,是“真實”地把氣撒給別人,還是包裝一下自己的情緒呢?答案不言自明,與外界交往時要盡量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才能最大限度辦成事情、保護自己。

喜怒不形於色是當今複雜社會中應具備的手段,它不僅能避免你過於鋒芒外露而招致的種種嫉妒與暗算,而且其中包含的以弱圖強、以柔克剛的道理已經作為一種重要的謀略,被人們應用於多種領域中。

老子曾說過:“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其實在軍事領域和政治領域中,這個真理都適用。

如越王勾踐的臣事吳王夫差,如諸葛亮的大擺空城計,如孫臏減灶惑龐涓,但無論哪一種,它表麵上所顯示的,都不是它的真實情況或意圖,這就叫“喜怒不形於色”,其目的是作為一種包裝手段麻痹對方,從而戰勝對方。

又如,在三國的大舞台上,與曹操、孫權相比,劉備是最沒有實力的一位。曹操是大宦官的後代,雖然出身算不上高貴,但有勢力;孫權世代坐鎮江東,有名望,有武力;惟有劉備,一個編草鞋、織葦席的小工匠,屬於當時社會的最下層,名望、地位、金錢,什麼也沒有。他惟一的資本,便是他那稀釋得早已寡淡如水的一點劉漢皇家血統,而當時有這種血統的人,普天之下也不知有多少,誰也不將這當回事。可劉備偏偏沾了這個光,那個孤立無援的漢獻帝為了多一份支持,按照宗族譜係排列下來,竟將這個小工匠認作皇叔,留在了身邊。這固然讓劉備覺得臉上有光,可也成了招風的大樹,為曹操所猜忌。

劉備雖然不滿意於曹操的僭越,可他卻沒資格同曹操抗衡,隻是暗中參加了一個反曹聯盟,卻又提心吊膽,時時防備著曹操對他下毒手。好在他在朝廷也無所事事,便幹脆在住處的後園裏種起菜來,大行起韜晦之計。然而曹操還是沒有放過他,於是便發生了“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這個故事被《三國演義》渲染得有聲有色,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了。

此時的曹操並沒有將劉備放在眼裏,但也不完全放心,他之所以邀劉備飲酒,之所以專門談起誰是當今英雄的話題,之所以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意在試探,劉備原本心中有鬼,以為被曹操看破,所以嚇了一跳,才將手中的筷子失落在地,偏偏此時又打了個炸雷,劉備才得以“聞雷而畏”為借口,既表示自己不是當英雄的材料,又將自己惶恐的心情掩飾過去了。由於這一次的示弱,消除了曹操的疑心,才有了他後來的發展。

喜怒不形於色是指無論禍福險夷的來臨,還是橫逆生死之際;無論處在功名富貴之中,還是處在山林貧賤之際,他們的心中總有一個自己的主宰存在,不被外物與環境所潛移默化。

宋代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吏》記載:向敏中,天禧(真宗年號)初,任吏部尚書,為應天院奉安太祖聖容禮儀使,又晉升為左仆射,兼任門下侍郎。有一天,與翰林學士李宗諤相對入朝。真宗說:“自從我即位以來,還沒有任命過仆射的。

現在任命向敏中為右仆射。”這是非常高的官位,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賀。徐賀說:“今天聽說您晉升為右仆射,士大夫們都歡慰相慶。”向敏中僅唯唯諾諾地應付。又有人說:“自從皇上即位,從來沒有封過這麼高的官,不是勳德隆重,功勞特殊,怎麼能這樣呢?”向敏中還是唯唯諾諾地應付。又有人曆數前代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向敏中依然是唯唯諾諾,也沒有說一句話。退出後,有人問廚房裏的總管,今天有親戚賓客的宴席嗎?回答也沒有一人。

第二天上朝,皇上說:“向敏中是有大能耐的官職人員。”向敏中對待這樣重大的任命無所動心,大小的得失,都接受。這就做到了喜怒不形於色,人們三次致意恭賀,他是三次謙虛應付,不發一言。可見他自持的重量,超人的鎮靜。正如《易經》中所說:“正固足以幹事”。所以他居高官重任三十年,人們沒有一句怨言。他能以這樣從政處世的方法,對於進退榮辱,都能心情平靜地虛心接受。所以他理政應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順從天理,順從人情,順從國法,沒有一處不適當的。

在當今複雜的社會中,喜怒不形於色是你做人做事應具備的手段,這樣,你才不會遭受別人的嫉妒與算計,才會通通暢暢做人,順順利利做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