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做事需注意先樹立一個良好的個人形象(1 / 1)

做人真實就好比人要有一個真實的“內核”,但同時也不排斥在“內核”之外給予適當的包裝。在當今的社會中,隻有在對方認同和接受你的時候,你才能順利進入對方的心中,給對方一個好印象,才能進一步與對方周旋和交往,從而把自己要辦的事情辦成和辦好。

第一,講究禮儀使自己受到重視。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這不僅是哲人的忠告,也是人們在痛苦的經曆中得出的結論。

《左傳》莊公十年。齊侯在外的時候,路過譚國,譚國不以禮儀相待……等他回到齊國,諸侯都去慶賀,惟譚國沒有去。這年冬天,齊侯因譚國對齊沒有禮貌而發兵滅亡了譚國。

相反,一個人如果以禮待人,注重禮節,才能受人尊重。禮的應用,以和諧為好,與同事、上級、部下、父母、妻子等等,這一切都需要適當的禮節。

禮儀是一種極其有趣的文化現象,是一種感性的體現。它要受曆史、風俗、宗教及社會思潮的影響,是一個區域內人際交往時所認同的準則和行為的規範。而禮節禮貌則是禮儀的具體化和實際化,禮儀要通過禮節和禮貌得以體現。

講究禮節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尊重、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行為,也是一種道德,是一種感性的美,現在我們所講的文明和禮節禮貌應該是發自內心、表裏一致的行為,其舉止、接物、待人、打扮、儀表、談吐等無一不帶有高尚而誠摯的特點,是個人文化素養、品德、品貌、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有理性的人才能“知書達禮”,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懂得遵守並維護社會公德,就是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文明知禮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才能成為一個明辨禮與非禮之界限的知禮的人,也才能為自己樹立一個君子形象。

第二,樹立講信譽的形象。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個人如果不夠誠實,不講信譽,往往在交際上成為兩麵派,在社會上成為圖利棄友的市儈小人,這樣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會長久。人與人之間辦事需要以誠相待,以信相交。真正的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誠實可靠。

孔子經常教育他的學生,要“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說,說話一定要算數,說到做到;辦事兒一定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曾子把老師的話牢記在心,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進行反省:“給人家辦事兒,我做到誠心盡力了嗎?對待朋友,我有沒有不誠實,不守信用的地方呢?老師的教誨我認真複習過了嗎?”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曾子一直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成了很會辦事兒的知名人士。

在對待別人時,千萬要講信用,信譽是你的一塊牌子,別人認為你是一個講信譽的人,從而會信賴、依靠你,你在辦事時才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