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崇高理想帶來好思路(2)(1 / 3)

他把每一項編了號,共有127個目標。

當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

他按計劃逐個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一切榮譽。他集腋成裘、不辭辛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0號)及登上月球(第125號)等目標。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從小擁有遠大的抱負,有一天,就也會發現自己是那個走得最遠的人!

目標會使我們產生積極心態,使我們看清使命,並有助於我們安排輕重緩急,引導我們發揮潛能。許多年前,某報做過300條鯨魚突然死亡的報道。這些鯨魚在追逐沙丁魚時,不知不覺被困在了一個海灣裏。這些小魚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鯨魚因為追逐小利而暴死,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空耗了自己的巨大力量。沒有目標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些鯨魚,他們有巨大的力量與潛能,但他們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而忘記了自己本應做什麼。說得明白一點,要發揮潛力,你必須全神貫注於自己有優勢並且會有高回報的方麵。

目標能夠幫助我們集中精力。當我們不停地在自己有優勢的方麵努力時,這些優勢會進一步發展。最終,在達到目標時,我們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比我們得到什麼東西重要得多。

目標使我們有能力把握現在。雖然目標是朝著將來的,是有待將來實現的,但目標使我們能把握住現在。因為這樣能把大的任務看成是由一連串小任務和小的步驟組成的,要實現理想,就要製定並且達到一連串的目標。每個重大目標的實現都是幾個小目標小步驟實現的結果,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於當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你現在的種種努力都是為實現將來的目標鋪路,那你就能成功。

不成功者有個共同的問題,他們極少評估自己取得的進展。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或者不明白自我評估的重要性,或者無法量度取得的進步。而目標提供了一種自我評估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目標是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你就可以根據自己距離最終目標有多遠來衡量目前取得的進步。所以可以說,目標有助於評估自己的進展。

另外,成功人士總是事前決斷,而不是事後補救。他們提前謀劃,而不是等別人的指示。他們不允許其他人操縱他們的工作進程。不事前謀劃的人是不會有任何進展的。而目標能幫助我們事前謀劃,目標迫使我們把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可行的步驟。要想製作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圖,你就要先有目標。正如18世紀發明家兼政治家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說的:“我總認為一個能力很一般的人,如果有個好計劃,是會有大作為的。”

因為缺乏目標,許多不成功者常常混淆了工作本身與工作成果。他們以為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艱苦的工作,就一定會帶來成功。但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做出了多少成果。

法國博物學家讓·亨利·法布爾研究巡遊毛蟲時發現,這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由一條蟲帶頭,其餘跟著。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這些毛蟲開始行動了,像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但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必須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接一條前進。

法布爾預料,毛蟲很快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蟲沒有這樣做。出於純粹的本能,毛蟲沿著花盆邊一直以同樣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餓死為止。

這些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習慣、傳統、先例、過去的經驗、慣例,或者隨便你叫它什麼好了。它們幹活很賣力,但毫無成果。許多不成功者就跟這些毛蟲差不多,他們自以為忙碌就是成就,幹活本身就是成功。

而目標有助於我們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如果你製定了目標,又定期檢查工作進度,你自然就能把重點從工作本身轉移到工作成果,單單用工作來填滿每一天,這看來再也不能接受了。做出足夠的成果來實現目標,這才是衡量成績大小的正確方法。隨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的實現,你會逐漸明白要實現目標要花多大的力氣,你往往還能悟出如何用較少時間來創造較多的價值,這會反過來引導你製定更高的目標,實現更偉大的理想。隨著你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你對自己,對別人也會有更準確的看法。

眼光放遠,樹立長遠目標

成功從確立目標開始,但目標有長遠目標與眼前目標之分。這兩種目標對於人的成長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眼光短淺、缺乏長遠目標會導致急功近利、一事無成,而缺乏眼前目標則會導致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盡管如此,人首先應該把眼光放遠,把思維放在長遠的目標上,那樣才能知道輕重緩急,知道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