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的科學思想的確立卻是曆史的必然。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在1917年前利用油滴實驗,經過多次精密測量,得出了電子電荷的數值。他觀察到,每個油滴攜帶的電量都是電子電荷的整數倍。他的工作結論性地證明了:電是分為單個單元的,每個單元電荷都是相等的;這個單元電荷並不是一個統計平均值,而是電的原子性結構的真實表現。電子的存在終於得到了科學界的公認。電子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粒子,它的發現將原子不可分的傳統觀念打破了,揭示出原子是有內部結構的,探索原子內部結構成為20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研究活動之一,湯姆遜的名字和他的傑出貢獻一起載人科學史冊當中。
尊重科學事實,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是湯姆遜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關鍵所在。與湯姆遜同時以實驗證實陰極射線是粒子流的大有人在,甚至在當時通過獨特的途徑得到陰極射線粒子荷質比同樣結果的也不乏其人:德國的維謝爾在1897年測得陰極射線粒子荷質比約為氫離子比值的幾千倍,但他認為“是想像中的東西,並不真實存在”的想法阻礙了他作進一步的研究。更早一些,英國的舒斯特在1890年已測得陰極射線粒子的荷質比大約為氫離子的500倍,他認為這種粒子與原子大小相同,並堅持電的連續性概念,把發現電子的機會錯過了。是湯姆遜而不是其他人最終發現了電子,不是別的因素,根本的原因乃在於他具有勇於與舊的傳統觀念決裂的革新精神。這種科學革新精神在科學思想發生重大轉折的關頭,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這裏有一則中國古代突破傳統觀念解決問題的故事。漢代某日,劉邦在洛陽附近看見很多將軍聚在一起發牢騷,走近他們的時候,就停止了議論,隻見將軍們的臉上帶有埋怨的神色,看樣子對劉邦挺有意見呢!
劉邦找來了張良,問他出了什麼事,張良如實彙報說:“將軍們正在議論造反的事!”
這句話讓劉邦吃了一驚,他剛做了漢朝的皇帝,天下初定,現在居然有人出來造反,這不能不讓他著急。他趕忙向張良詢問底細,張良分析說:“陛下斬蛇起義,全靠這些將士們出生入死才奪取了天下。現在,陛下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帝位,將軍們最關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可是,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處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現在,將軍們一邊盼著陛下盡快對他們進行分封,一邊又擔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賞,還有一些人害怕平時得罪過陛下,會遭到陛下的處罰。所以他們聚集在一起密謀發難。要是處理得不合適,就會發生內亂。”
“事到如今,該如何收拾呢?”劉邦忙問。
張良不慌不忙地說:“我有一計,可以對付這個局麵。陛下請告訴我,平時您最恨的而且將軍們都知道的人是誰?
事已至此,劉邦隻得如實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齒。此人作戰勇猛,立過許多戰功,在將士們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著自己的功勞,說話不顧君臣之禮,幾次讓我在大臣麵前難堪。我真想把他給殺了,以解我心頭這口惡氣。但想到那時正是用人之際,也就忍了。”
張良拍手笑道:“這就好了,陛下馬上封雍齒為侯,那些有戰功而擔心陛下為難他們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會消除一切顧慮,再也不會造反了。”
劉邦采納了張良的計策,擺下酒宴,當著大臣和將軍們的麵,封雍齒為什方侯,又讓丞相、禦史加快定功封賞的進度。
在這之前還準備滋事的將軍們吃過酒宴,高高興興地說:“現在好了,什麼都不用擔心了,我們就等著陛下的分封獎賞吧!”
張良的這一計策突破了人的常規思路和傳統觀念,平息了這場將要發生的叛亂。
敢於突破經驗束縛
經驗是指從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或體驗,它往往會對我們有所幫助,但如果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一味地抱著“經驗”不放,完全被“經驗”所束縛,那麼很可能就會被“經驗”所害。
一次,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9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幸免於難。然而他們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之外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可以用來解渴充饑的東西,最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曬下,每個人都唇焦舌燥,急需飲水,否則隻能是死路一條。
盡管四周有很多的水——海水,可每個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鹹,喝了反而會使口渴加劇,根本不能飲用。現在,9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隻發現他們,這樣他們就有救了。可是天空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也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其中8個船員支撐不下去了,他們相繼死去。
當最後一位船員也渴得無法支撐下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撲進海水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員喝海水時,竟一點兒也覺不出海水的鹹苦味,相反覺得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便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
當這位船員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還活著,他驚喜萬分,於是他每天靠喝這島邊的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