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走出墨守成規的怪圈(3)(2 / 3)

主人看著他,笑了:“好吧,你給一塊錢拿走吧。”

他帶著這把泥土,返回家鄉,把泥土送到農業科技研究所,化驗分析出泥土的各種成份、濕度等。然後,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開墾、培育出與那把泥土一樣的土壤。然後,他在上麵栽種上蘋果樹苗。

現在,10年過去了。這三位一同結伴外出尋求發財的年輕人命運迥然不同。第一位購買蘋果的年輕人現在每年依然還要去購買蘋果,運回來銷售,但是因為當地信息和交通已經發達,競爭者太多,所以每年賺的錢很少,有時甚至不賺或者賠錢。第二位購買樹苗的年輕人早已擁有自己的果園,但是因為土壤的不同,長出來的蘋果較之有些遜色,但是仍然可以賺到相當的利潤。第三位購買泥土的年輕人,也是最後擁有並收獲蘋果的人,他種植的蘋果果大味美,和原來的蘋果相比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來無數競相購買者,總能賣到最好的價格。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很公平,在單位時間內,最先賺到錢的人賺錢也最多,但是把時間單位放大,排序正好相反。

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而且還很有禮貌。他6歲讓梨的故事早已被人們知曉,被後人傳為美談,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一天吃完午飯,孔融便鑽進自己的書房去學習。這時老管家進房傳話說:“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嬸嬸和6個堂兄妹都來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見見他們。”聽到這些,孔融高興地跳了起來,說句實在話,伯伯、叔叔長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長這麼大了,還沒見過他們,特別是自己的6個堂兄妹,不知是個什麼樣子。於是。孔融沒等老管家趕到前庭回話,就飛快地跑到了他們身邊。在父母的介紹下,孔融逐個給伯伯、叔叔、嬸嬸和6個堂兄妹見過了禮,大家都誇他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這時,母親叫丫環端上一盤梨,不一會兒,6隻香嫩可口的鴨梨便被端了上來,母親又叫孔融把鴨梨分給六個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卻被父親止住了:“等一等,你給堂兄妹分梨,每個人一個,而且盤子裏還要留一個,你知道怎麼分嗎?”

父親知道孔融是個聰明的孩子,想借此機會讓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智,誰知題目太難,反倒把孔融給問住了。伯伯、叔叔、嬸嬸們,也覺得這事連他們都不能辦到。更何況是一個6歲的孩子呢?六個堂兄妹也不知道該怎麼分,相互看了看,心裏在琢磨著:“這樣分梨,我們六個人中總有一個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皺緊了眉頭,他為難地看看母親,母親慈祥地對孔融說:“孩子,再好好想想!梨子分來一個不少,我相信你一定會有辦法的。”

孔融低著頭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睛一亮,臉上露出了歡欣的喜悅,他拍著小腦瓜兒說:“我知道該怎麼分了。”

隻見孔融拿起盤中5隻梨子分別遞給5個堂兄妹,這樣,有一隻梨子留在了盤中,可還有一個堂妹沒有分到梨子,這個堂妹看上去非常委屈。伯伯、叔叔和嬸嬸說這樣分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隻梨子連同盤子一起遞給了這個堂妹。

“孩子,你分得很對,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要這樣分?”父親高興地說。

孔融回答得很幹脆:“每人分一個,說明6個堂兄妹都得分著;盤子裏還要留一個,這也可理解為隻要有一隻梨子放在盤子裏就行,所以我這種分法並沒有錯。”

大家這時候才完全明白過來,連誇孔融聰明過人,父母親也開心地笑了。

任何看似不可解答的刁鑽之題都是有漏洞的,隻要抓住了這個漏洞,問題就會不攻自破。

敢於突破傳統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項事業的進步,某些傳統觀念無形中成為人類前行的障礙,突破傳統觀念需要有莫大的智慧和勇氣。敢於突破傳統觀念的人往往能夠成就前所未有的輝煌。

人們越來越關注人的個性品質對創造力的重要作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校長蓋哈德·卜思帕爾教授認為:未來的高等院校應是研究密集型大學,必須精心培養學生具有富於批評性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有些創造力研究者將個性品質作為創造力研究的重要方麵。他們認為如果把創造力看作一維的智力(認知)結構,忽視創造力的整體性和影響因素,特別是個性特征的作用,就很難全麵地、係統地把握創造力結構,也就很難開發、培養、增強我們的創造力。

人類本身是不會飛的,但如果人類永遠不敢想像自己能飛在空中,則飛機是不可能造出來的。鋼鐵的密度遠大於水,在水上是必然往下沉的,但如果人類不敢求異,不敢設想讓鋼鐵浮在水中,恐怕到今天我們也隻能在水上劃幾隻木船來航行,根本無法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劈波斬浪。400多年以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他並沒有觀察到地球在繞著太陽轉。他隻是覺得地心說過於複雜,有80多個圓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圍繞來繞去。他就假想將那些複雜的圓球統統簡化掉,地球在自轉著,並繞著太陽轉,完全與當時的地心說背道而馳。哥白尼的這一求異,求出了近代科學的開端。敢於突破傳統。這正是許多曆史偉人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