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兩個秀才一齊進京趕考,在路上遇到了送葬的隊伍,其中一個秀才想:“我怎麼這麼倒黴,考試前居然碰到棺材,這次一定會名落孫山!”於是垂頭喪氣。而另一個考生想:“好兆頭啊!棺材棺材,有官有財!這次我一定能高中狀元。”於是精神煥發。等到揭榜那天,結果真的像他們所想的那樣。
可以說,積極的心態會產生積極的思路,消極的心態會產生消解的想法。美國億萬富翁、工業家卡耐基也說過:“一個對自己的內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對他自己有權獲得的任何其他東西也會有支配能力。”一個人如果不能積極思維,昂揚奮進,遇到事情就“憂心忡忡”,甚至吃不好飯,睡不好覺,那還有什麼成功和人生樂趣可言。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兒子,都是做小生意的,大兒子賣雨傘,二兒子賣草帽。雨傘是供人們遮雨的,草帽是供人們遮太陽的,這兩種商品就像矛和盾,能賣雨傘,就不好賣草帽。因此,下雨的時候,老太太“憂心忡忡”,擔心二兒子的草帽賣不出去;天晴的時候,老太太“心事重重”,害怕大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老人家就這樣整天處在矛盾之中。
久而久之,老太太病了,病得很嚴重,吃什麼藥都無濟於事。她的病根被一個老中醫知道了,就對她說:“您應該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天晴的時候,您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的草帽會賣得很好;下雨的時候,您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的傘會賣得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這位老太太的心態調整過來了,病也慢慢好了。
與這個故事類似的是,有一個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
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為何尋短見?”
“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艄公聽了沉吟有頃。說:“兩年前,你是怎樣過日子的?”少婦說:“那時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呀!”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去。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請上岸去吧。”
聽到這番話,少婦恍如做了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離岸走了。從此,她沒有再尋短見。
少婦回心轉意,是因為她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從而看到一種新生的曙光,感受到自由自在的舒爽。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所有的苦難與煩惱都是自己依靠過去生活中所得到的“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時,我們不妨跳出來,換個角度看自己,你就不會為戰場失敗、商場失手、情場失意而頹唐,也不會為名利加身、讚譽四起而得意忘形。換個角度、換種心態看待自己,是一種突破、一種解脫、一種超越、一種高層次的淡泊寧靜,從而獲得自由自在的樂趣。轉一個角度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大;換一種立場待人事,人事無不輕安。
所以,當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實現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人生。換個角度,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事觀。
有一個醫院有六名實習醫生,這六名實習醫生中能留下來且成為正式的隻有一個,可這六名醫生的醫學水平都很優秀。有一天突然接到一個急救電話,有一個產婦臨產,院長囑咐:“這是一個很好的實習機會,要認真觀摩啊!”那天車裏足足有十個人。到了目的地才發現,人太多了,而產婦的丈夫一定要上車,因為到時候動手術需要家屬簽字,其中一個實習醫生下來了,把產婦的丈夫推上了車。
後來,留下並成為正式醫生的是那個下車的實習醫生,原來那次急救就是一次測試。那個醫生問為什麼,院長意味深長地笑了:“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換種心態看問題,不僅可以為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以一種更堅強的姿態去拓展人生新的領域。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對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呢?當然,上述二人的處境不同,因此失去工作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但情感反應的不同並非完全取決於處境,而主要取決於每個人對處境的不同理解,即是否有正麵的心態。有了正麵的心態就會產生正麵的想法和行動,而負麵的心態則隻會讓自己在挫折的陰影裏愈陷愈深。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樹立積極的心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麵對人生。
成功是技能和好心態的結合
人的智力是由情感支配的,情感在促進人們發揮潛能、激發能量方麵所起的作用要比人們所推崇的數理邏輯能力所起的支配作用要大。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智商在個人事業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僅占20%,而情商則占到80%。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情商的主要內容。因此可以說,一個人能否成功,心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