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成功的決定因素(3)(2 / 3)

用情感滋潤心靈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人不能離開他人而孤立存在,但隻要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有感情的存在。這種感情不管是憎惡也好,喜歡也好,總是避免不了的,但聰明的人會用美好的感情來滋潤自己的心靈,讓自己在相互的施與受中成長。

內心情感荒蕪的人總是把自我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與外界斷絕交流與接觸,他們就像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一樣,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因此很容易陷入孤獨與寂寞之中。他們在情緒上的顯著特點是情感淡漠,不能對別人給予的情感表達做出恰當的反應。在這些人臉上很少能看到笑容,總是一副冷冰冰、心事重重的樣子。這無形之中就告訴周圍的人:“我很煩,請別靠近我”!周圍的人自然也就退避三舍,敬而遠之。不難想象,一個自我封閉、情感匱乏的人要獲得巨大的成功是非常艱難的,他們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沒有充足的信息來源,沒有充沛的激情,不敢介入社會生活,不找機會多接觸和了解他人,當然也不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益處。

心理學家指出,內心感情匱乏的人難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因而不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同時內心感情匱乏還會使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形成退縮感和孤獨感,從而也有礙於人的身心健康。

絕大多數獲得人生成功的人,總是會用各種情感來滋潤自己的心靈,樂於與人交往,他們不封閉自己,願意向別人敞開心扉,同時善解人意,熱情友好。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正麵的態度如尊敬、信任、喜悅等多於反麵的態度如仇恨、嫉妒、懷疑等。因此,他們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擁有較多知心的朋友。

那麼,怎樣才能豐富自己的情結,改變自我封閉的性格呢?

首先要學會關心別人,因為如果你期望被人關心和喜愛,你首先得關心別人和喜愛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克服困難,不僅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而且,由於你的關心引起了別人的積極反應,會給你帶來滿足感,並增強你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其次,要有自知之明,正確評價和定位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你對自己的認識越正確,你的行為就越自然,表現也越得體,結果也就越能獲得別人的肯定,這種評價對於克服自我封閉的心理障礙是十分有利的。

然後,要學會真誠地感恩逆境。感恩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讓我們得到錘煉,並讓我們學會刻苦、忍耐、淡泊和寬容。感恩使我們體味真正的友誼,真正的朋友,體味一個冷暖人生。有人說,幸福的感覺不是由處境和外在的條件決定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感恩的心。

海倫·凱勒不到兩歲就又聾又瞎。通過艱辛的努力,她學會了其他正常孩子應學的所有東西;進入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後,學習希臘語、拉丁語、法語、數學、文學、曆史等所有大學修習的課程。更為感人的是,她以驚人的毅力寫下了不少文學佳作。在盲人中,她的名氣也許僅次於荷馬。從海倫·凱勒明理諳事始,她便“感恩生活,善待每一天”,從不為自己身處逆境而氣餒、煩惱、頹唐。相反,她自感每天都活得很“滋潤”。她每天渴望雨露,渴望陽光;她每天都給自己留下想象的空間:燦爛的朝霞,悠然的遠山,茫然的星空;她每天充滿自信力,與命運挑戰;她每天求知不渝,從而“喚醒了我的心靈,給了它光明、希望和快樂,使它重獲新生”。

再次,要保持人格的完整性。我們與人相處時,不應苛求別人,並采取隨和的態度,但也不要因為隨和而放棄原則,遷就亦非予取予求。如果那樣,根本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辦法,是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中,把自己的處事原則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別人就會知道你的作風,而不會勉為其難地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而你也不會因需要經常拒絕別人而影響彼此間的關係了。

最後,要學會一些交際技能。多學習一點交往的藝術,自然有助於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幾種文體活動技能,如跳舞、打球、遠遊之類,你會發現自己在許多場合都會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好思路來自好心態

威廉·詹姆斯是美國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曾說:“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由改變心態而改變自己的生命。”事實確實如此,一個人如果能夠樹立一個好心態,讓自信、熱忱、堅強、快樂、興奮等情緒支配自己,能力會源源湧出,思路會滾滾不絕。與此相反,當自己被多疑、沮喪、恐懼、焦慮、悲傷、受挫等消解情緒和心態支配時,則會疲軟無力,思想隨之枯竭。

心態會直接影響人們看問題的角度,就像我們都熟悉的兩個推銷員到非洲推銷鞋子的故事。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腳,於是認為那裏沒有市場,結果無功而返;另一個推銷員卻認為非洲人赤腳正是推銷鞋子的大好機會,結果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