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許多有關生物學的著作都有較精的插圖。它們堪稱為生物學圖譜,是今天動植物圖鑒和動植物誌的雛形,在生物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動植物圖譜淵源久遠,郭璞早在東晉為《爾雅》作注時,就曾為《爾雅》中的動植物配過插圖。他的配圖已佚,今傳的《爾雅音圖》中的圖是後人繪的。對後代影響較大的是唐宋的本草圖。前已述及,唐代在編《新修本草》時,同時編撰了藥圖和圖經。在五代時,後蜀編寫的《蜀本草》是根據《新修本草》改編的,也有圖和相應的說明。它的圖經在經過戰亂至宋時已不複可見,但文字說明(即《蜀本圖經》)還是得到一定的保存。它對後世生物形態學的發展有重要的開導功績。宋代的《圖經本草》是在唐代編本草圖和圖經故事的啟發下產生的。將圖和文字說明合在一起,是本草學圖譜的經典性著作,對藥物形態、習性等的描述規範化有重要的貢獻。它的主要內容在《證類本草》中得以流傳。以後的許多本草著作和類書中的有關生物圖和說明,都引用或借鑒這部著作,對後來生物圖譜影響極大。

明清這類著作比較多,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救荒本草》。這是一部中外學者交口稱讚的植物學圖譜。

1590年刊行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一書也附有大量的插圖,有些圖可能是李時珍自己作的寫生圖,在技法上可能參考了《證類本草》的插圖。《本草綱目》中的插圖相對來說較為粗糙。所以清代有好事者在重刊《本草綱目》時,認為原圖欠準確,特地用《植物名實圖考》和《救荒本草》中的插圖去代替其中的一些圖。先於《本草綱目》的《本草品彙精要》的插圖據說比較精致,但沒有刊行,後來帶有彩繪圖的本子流落到國外。

鮑山《野菜博錄》,全書記載可食草木435種,每種植物都繪有精美的插圖。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救荒本草》,有40多種是作者新增的。這部著作是《救荒本草》之後的又一本優秀植物圖譜。

到了清代,植物圖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乾隆初年官修的《授時通考》一書,附有許多農作物的插圖,這些圖還是比較好的。清代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的草木部分也有不少植物插圖,但這些圖和有關文字一樣,都是錄自以往著作的,其中不少係來自《救荒本草》。

清代最好的植物學圖譜也是最好的植物學著作,是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吳其濬(1789~1847)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29歲時考中狀元,後來當過不少省區的總督、巡撫,到過全國十幾個省區。他是一個有才華、有學識,對植物學有濃厚興趣的人。每到一地,他總是興趣盎然地收集各種植物標本,及時加以記錄和繪圖。有時還將采集所得植物栽種下來,以便觀察。他注意向民間人士了解情況,下過大量功夫查閱各種古今文獻,摘錄有關植物記述的資料。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編成植物學巨著——《植物名實圖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