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域和南方動、植物的研究(3 / 3)

漢以後出現的這許多地方誌、記,反映了中原地區與南部邊陲聯係的進一步加強。當時不但中原較高水平文化技術向邊遠地區傳播;而且內地人們隨著去往學者的增多,對當地動植物的了解和認識也逐漸加深。這些由學者和官吏根據親身見聞寫下的作品,帶有資源報告性質。它們不但內容新穎,翔實可據,而且涉及麵廣,敘述水平高,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它們的傳播對於我國南方地區的人民認識和利用這些生物資源有重要的作用。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的第十章集中了許多這類記錄和後世本草的屢屢引用,說明了這批生物學資料為以後的農業和醫學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知識,為它們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也為後人進一步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啟示和指明了方向。從那以後一直到清代,我國學者對南方的動植物資源的調查和記述都未間斷,這對於豐富我國古代生物學知識寶庫,提高古代的生物描述和分類水平,具有重要影響。

和上述偏重記載某一地區物產的著作不同,這一時期還出現一些全國性的物產誌。這些物產大多與生物有關,在生物學史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這些泛記全國各地物產的“誌”中,以張華的《博物誌》和郭義恭的《廣誌》影響最大。張華是晉初學識淵博的學者,史稱“博物洽聞,無與倫比”。一般認為他的《博物誌》原書早佚,現在流傳的本子是後人雜采諸書引文並雜入其它小說拚湊而成的,已經失卻原貌。這裏著重介紹《廣誌》。

《廣誌》是記述各地物產的著名作品,成書約在公元270年前後。這部書寫成於全國統一後的西晉,作者可以充分收集到全國特別是經開發後東南和西南以及漠北傳入的各類有用植物、動物等。原書也已散佚,經後人輯出的有260多種。大部分與動植物有關,包含大量翔實切用、值得珍視的生物學資料。

《廣誌》對生物產品的記載,包括名稱、產地、形態、生態、習性、用途等。其中記述的動物有宛鶉、雉鷹、菟鷹、野鴨等;植物則有粱、秫、各種粟、稻、豆、麥等糧食作物,薇蕪、蕙、葙、地榆等藥物,藍草、紫草等染料,棗、桃、櫻桃、葡萄、李、梅、杏、梨、柔、柿、安石榴、甘、荔枝、栗、木瓜、枇杷、椰、鬼目、橄欖、龍眼樹、益智子、桶子、榠查、蒟子、芭蕉、子、胡桃、廉(陽桃)、莎(南椰)、枳櫃、係彌等果樹,桂和木蜜(沉香樹)等香料,姑榆、榔榆等用材木。書中還首次記錄了綠肥植物苕等。可以看出作者的知識非常廣博。

從今天可見的內容而言,《廣誌》對經濟作物的描述較重視生長節律,器官顏色,果實大小、構造、風味等。書中對荔枝是這樣描述的:“樹高五六丈,如桂樹。綠葉蓬,冬夏鬱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子,實白如脂,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夏至日將已時,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作者還注意比較不同產地的各種物產品質的優劣。這方麵的記載,對我國園藝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廣誌》一書,記載真實、描述準確,對後世有一定影響,曾被《齊民要術》及曆代的本草著作大量引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