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人要有自信心(2)(2 / 3)

艾莎7歲時患了小兒麻痹症,當時病得很厲害,終於成了跛腳。父母、兄弟姊妹、老師,幾乎人人都為她難過,她常聽到他們感歎:“可憐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上學時,她總比其他同學受到更多的同情,由於她既不能跑,走也走不快,所以別人都不和她一起玩遊戲。父母為了補救這一點,特別為她購買了別的小孩會想跟她一起玩的昂貴玩具,生日時也替她舉行別開生麵的慶祝會。

於是,艾莎不知不覺地就歸納出兩個結論來:第一,隻要她提及自身的殘廢,就永遠可以獲得家人的愛;第二,唯有別人替她難過時或她擁有別人想要的東西時,別人才會愛她。

艾莎所患的小兒麻痹症雖改變了她的生活,然而她內心的創傷,卻是她自己及父母造成的。因為,他們都相信一個女孩要是跛腳了就無法過正常的生活,而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做法也都在逐步加深這種想法,造成艾莎在30年中,一味地執著於唯有表現得很無助的樣子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

自憐之情可能起自像艾莎這種真正的不幸,但也可能出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像朱蒂因沒能全年獲得甲等學習成績,於是便放棄了原來想當律師的計劃,認為找個秘書的工作也就行了。

泰德不善於運動,他總覺得別人一定在偷偷地笑他這一點,於是幹脆決定自己也加入笑自己的行列中。不久,他便變成了班上的小醜——而且每當他譏笑自己時,他就更覺得自己一無所長,除非他能表演得很好,否則沒有人會喜歡他。

藍斯每次生病時,即使是不怎麼嚴重的病,他的爸爸媽媽總是小題大作,而且擔心異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藍斯不但喜歡父母替他準備的點心,更期望得到他們的同情,於是他就開始誇大病情,最後他變成了憂鬱症病人,而且善於自憐。每次要做什麼事時,就推說身體不太舒服——最後導致他唯有得到別人的同情才會滿足。但是,他卻覺得無法完全滿足自己,別人對他的關懷好似永遠不夠,而每次他製造理由引起別人的同情,卻更使他覺得還需要更多同情——於是他的需要變得無法滿足。

以上這幾個人——艾莎、朱蒂、泰德、藍斯,皆認為自己有個悲劇性的弱點,破壞了他們走向幸福及成功的希望。其實,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殘障,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假如說,你真有缺陷——如瞎眼、跛腳或長期纏綿病榻——別人就會更加同情你,於是你可能會自憐起來,但是,你也不必一定要有這種反應——因為這不是最佳的反應。

如果你是個自憐者的話,要找出你自認為可憐之處,很可能你早就知道,而且,說不定還時常向人提起呢!趕快停止,在三星期之內不向人求得同情,然後想想看什麼事情令你害怕?當你看清楚了自己的缺陷後,就明白這些缺陷不會毀了你的一生。你應盡可能地表現出你沒有什麼缺陷的樣子,如果你不這麼做,反而每次都表現出一副無助或一無所長之狀,那你就更會相信自己萬分差勁而覺得羞恥。

下麵的六種行為你要特別注意避免,尤其是在你的困難無法克服的時候!

1.不要讓別人攻擊你或利用你

假設你失業了,一天到晚待在家中,這時千萬不要讓你的配偶或雙親提醒你這種生活有多不好,或說:你有他們養你真是太幸運了。

你或許會說:“有一天要是我真生病了,或是真成了他們的負擔,我是不是就該聽他們的呢?”其實也不必。他們應該都很關心你才對,所以你可以要求他們不要以你的處境來侵擾你,況且目前的處境隻是暫時的,而且錯也並不在你。如果他們不答應你的要求,你可以另做打算,但別用各種方法討好他們,否則的話,你便是在讓自己相信,發生的事情是件降低你的人格的大不幸,而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2.不要降低你的期望

或許你早已認為自己家境不夠寬裕,或者你有一隻耳朵聾了,因此不敢期望成就會有多大,於是從未真正地去努力過——這也就更加深了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

下次你可以采取相反的步調,一想到要做什麼或學什麼,或到某個地方去,或尋覓一份好的工作,就強迫自己盡力而為,這也可能是把你從自憐轉變為自尊的第一步。

3.別為你的缺陷覺得抱歉

貝絲因臂骨摔傷了,在床上躺了好幾個月。在此期間,她一再地對她的先生、孩子或探望者表示抱歉。她因太多的醫療費用及無法照料家庭而深感不安,這些舉動使她覺得意外事故會毀掉她的整個生活。當然,我們也不是說你不該表示感激之情,但是不必花太多時間或精力去表示,否則不但傷了自己,也破壞了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4.不要成為家務事的奴隸

如果你認為應該不斷地煮飯、洗衣、縫補、照顧小孩等,那你的潛意識裏一定是相信自己沒什麼長處,能夠不被趕出門外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所以,你每次越是在做這些家務事,就越是有這種想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