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做人要有自信心(2)(1 / 3)

走進美國航天基地的人,會看到一根大圓柱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Ifyoucandreamit,youcandoit.這句話可譯為:如果你能夠想到,你就一定能夠做到。一個人在個人生活經曆和社會遭遇中,如何認識自我,如何在心裏描繪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成功或是失敗,勇敢或是懦弱,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個人的命運。

米蒂是一位精力充沛、熱愛冒險的女性,但她一開始不是這樣,她是經過了一個自我認定的轉變。

米蒂自小時候起就是個膽小鬼,她不敢做任何運動,凡是可能受傷的活動她一概不碰。

在參加過幾次羅賓的研討會後,她有了一些新的運動經驗,如潛水、赤足過火和高空跳傘,從而知道自己事實上可以做到一些事,隻要有一些壓力即可。

即使如此,這些體驗還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改變她先前的自我認定,頂多她自認為自己是個“有勇氣高空跳傘的膽小鬼”。依她的說法,當時轉變還沒發生,她有所不知,事實上轉變已經開始。

她說其他的人都很羨慕她那些表現,告訴她:“我真希望也能有你那樣的膽子,敢嚐試這麼多的冒險活動。”

一開始,她對大家誇獎的話的確很高興,聽多了之後她便不得不質疑起來,是不是以前錯估了自己。

“最後,”米蒂說道,“我開始把痛苦跟膽小鬼的想法連在一塊兒,因為我知道膽小鬼的信念使我設限,從而我決心不再把自己想成膽小鬼。”

事情並不隻是說說而已,事實上,她的內心有很激烈的爭鬥,一方是她那些朋友對她的看法,一方是她對自己的認定,兩方並不相符。

後來,又有一次高空跳傘訓練,她把這當成是改變自我認定的機會,要從“我可能”變成“我能夠”,而讓想冒險的企圖擴大為敢於冒險的信念。

當飛機攀升到12500英尺的高空時,米蒂望著那些沒什麼跳傘經驗的隊友,多數人都極力壓抑著內心的恐懼,故意裝作興致很高的樣子。米蒂告訴自己:“他們現在的樣子正是過去的我,而此刻我已不屬於他們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玩一玩。”

米蒂運用了其他人的恐懼,來強化她希望變成的新角色。隨之,她很驚訝地發現自己剛剛經曆了重大的轉變,她不再是個膽小鬼了,而成為一個敢冒險、有能力、正要去享受人生的人。

她是第一位跳出飛機的隊員。下降時,她一路興奮地高聲狂呼,似乎這輩子就從沒有這麼有活力和興奮過。

米蒂之所以能夠跨出自我設限的一步,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她一下子采取了新的自我認定,從而自心底想好好表現,以作為其他跳傘者的好榜樣。

米蒂的轉變很完全,因為新的體驗使她能一步步淡化舊的自我認定,從而做出決定,要去拓展更大的可能。新的自我認定使她成為一位真正敢於冒險的勇敢者。

改變和擴展自我認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然而,如果你不滿意當前的自我認定,並下定決心去改變它,那麼,你的人生將迅速而奇妙地得到改善,你會發現一個嶄新的自己。自我認定的轉換很可能是人生中最有趣、最神奇和最自在的經驗,當你換了個自我認定,撕掉貼在身上的舊標簽,你很可能就此超越了過去。

避免被自憐控製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遭遇到麻煩——有些人則更是禍事連連,境遇不佳。例如,纏綿病榻、失去愛人、沒有住所、工作不順或是身有殘疾。這些人為自己難過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是,對一個經常為其境遇悲傷,似乎世上隻有他才能了解困苦之所在的人,你的反應又是如何呢?你真能同情他嗎?我想每個人的反應都會是過不了多久就會厭煩他。最後,你或許是勸他對環境妥協,不然就是不再理他。

自憐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別人剛開始可能會同情你一陣子,但不久後,就會被你激怒。親戚或好友或許還會繼續同情你,不過他們也終將會覺得沒有義務再理你。一天到晚光談自己有多麼不幸的人,沒有人喜歡跟他在一起,跟這種人交談總令人提不起興致,而且也找不出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

其實,那些厭倦於傾聽自憐者大訴其苦的人,並不是沒有憐憫心,而隻是明白一味地自怨自艾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若不去尋求出路,而隻是一再地自認無望,悲觀地認定凡事都已安排好了,自己根本就無從改善。這樣的想法不但是錯誤的,而且對誰都無益。如果你能不再自憐,還是有辦法得救的。

想發覺你的問題有多嚴重嗎?可以先試試下麵的三個測驗,在三個星期之內做以下事情:不要對任何人提起你的問題;不要因你的處境而責怪別人或任何事情;不要說別人的處境較你為佳,同時要盡量加入或大談自己喜歡的活動。

如果你能輕易地做到這些,你就不必擔心自己有自憐的傾向。倘若你發現自己沒法或很難堅持三周之久,即表示你有自憐的傾向。一個人為什麼會產生自憐之心呢?通常都是由孩童時期造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