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物品,是人們交流信息、傳播文化、發展科學的有力工具和材料。人們無論是看書、寫字、畫畫、讀報等都要與紙接觸。在工農業生產中,紙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材料。這種重要的物品,就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實踐,發明創造出來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對世界人類文明做出的一項巨大貢獻。

自從有了人類以後,地球上就出現了各種文字,紙這種物品最初就是為了書寫記事而發明出來的。在發明紙以前,中國人寫字主要是用龜殼、獸骨、石頭、竹簡、絲帛等具有平麵的材料。但這些材料有的造價昂貴,有的十分笨重,不宜於人們書寫。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人們感覺到了這些書寫材料都不能隨心如意,於是就開始迫切地希望得到一種容易製造、價格便宜的新型書寫材料。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人們終於發現了用麻布頭、破繩、舊魚網等廢舊材料可以製成一種植物纖維的紙。關於這種紙的起源,《後漢書·蔡倫傳》中的說法是東漢時期的蔡倫於漢和帝永元十七年(105)發明的。

但是,據現代的考古學家研究,中國早在蔡倫發明紙之前,就已經有了植物纖維紙。1933年,科學家們在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中出土了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時期的麻紙,這個發現,比蔡倫造紙早了一個多世紀。1986年,科學家在甘肅天水市附近的放馬灘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繪有地圖的麻紙,這是目前人們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距今2100多年。1990年,考古學者又在敦煌甜水井西漢郵驛遺址中,發掘出了30多張植物纖維紙,其中有3張紙上有文字。這些實物,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至遲在西漢時期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植物纖維紙寫字了。而距此200餘年後的東漢時期的蔡倫,則把這種紙推廣到了民間,並發現了用樹皮可以造出質量比較好的紙。因此,蔡倫在造紙上的貢獻仍是不可磨滅的。

公元2世紀以後,紙在中國已經成了竹簡、布帛等書寫材料的競爭者。公元3世紀至4世紀以後,紙已基本上成為中國惟一的書寫材料了。公元6世紀到10世紀,中國人已經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紙。其中要數竹紙的質量最好,因為竹子本身就質地堅硬。但竹子不好處理,因此從一些史料記錄來看,竹紙出現在晉朝是不太可能的。竹紙應出現在唐朝時期,並逐漸發展起來的。而歐洲卻直到18世紀以後,才有竹紙。

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在公元7世紀時,就已傳入朝鮮,又由朝鮮傳到了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阿拉伯人從中國人那裏學會造紙術後,就用中國人發明的造紙的器具,建立了造紙廠,並向歐洲各國出售。因此,不久以後,歐洲人也學會了造紙技術。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8世紀這2000多年間,中國的造紙技術始終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