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1)(3 / 3)

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父母箴言

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將有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更好地走向群體;將有利於孩子豁達大度地麵對人生的各種挑戰,對其一生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心理學家指出,是否會協作是決定孩子將來能否成才的關鍵。協作必須通過交往來完成,培養孩子交往能力關係到孩子成長以後能否與社會、集體、他人之間建立良好、協調的關係。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好呆在家裏,別到外麵去!”他們把孩子圈在家庭的小天地裏,剝奪了孩子交往的機會。有的父母是怕孩子學壞,不讓孩子出去與小朋友接觸;有的則喜歡安靜,不允許別的孩子來玩;有的則怕自己的孩子在群體中吃虧,受委屈,而阻止孩子們間的交往。殊不知這些限製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有的孩子變的怯懦,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見到陌生人就往爸爸媽媽身後躲,有的孩子則“惟我獨尊”,自我中心嚴重,不能與人和平相處;有的則性格孤僻,不合群。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指出: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試問在合作性強,競爭激烈的未來社會中,一個不會交往,不懂合作的人怎能適應社會,取得事業的成功呢?因而讓孩子學會交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家長應鼓勵和教會孩子與人交往,而不是阻止孩子的人際交往。作為家長,怎樣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呢?

1.幫助孩子掌握簡單的交往技能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與同伴交往,但由於缺乏交往的經驗、能力,因而在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有時甚至會發生打架的現象,因此,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如教給孩子在交往的過程中使用“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遇到問題采用商量的辦法共同解決,要相互謙讓、友好相處,知道這樣的孩子才能交到朋友。

2.增加交往機會

首先,在家庭中家長要讓孩子走出狹小的空間,接觸外麵廣闊的天地,在與其他孩子的交往過程中,開始從“自我中心”中解脫出來,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區別,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其他小夥伴、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等。讓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同說同玩、同笑同樂中獲得知識經驗和行為規範,學會控製自己的願望、情感和行為,要培養孩子團結友愛,關心別人,克己忍讓和勇敢、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兒童遊樂場、到鄰居家串門、和鄰居家的孩子玩耍;也可以請小朋友到自己家裏玩,熱情招待小夥伴,有好吃的、好玩的與小夥伴共同分享;帶孩子去商店,讓孩子試試自己購物等。

3.不要帶有功利性的交往

有的時候,家長會很功利地限定孩子:隻跟學習好的交往,不跟學習差的交往,等等。這種目的性很強的誘導,會使孩子變得俗氣、勢利。應教育孩子在廣泛交往中,對任何人都是尊重的,而不要抱有偏見。

4.交朋友要有所選擇

第三,對於孩子深交的朋友,家長應關注並且有所選擇。深交的朋友,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家長應廣泛深入地了解孩子這種深交的朋友:有沒有不良嗜好、經常談論些什麼,等等。家長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交上好朋友,但“好”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家長的“好”主要是指學習優秀,乖巧懂事;孩子的“好朋友”概念更多是與自己誌趣相投、脾氣相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交的朋友確實的問題少年,甚至是不良少年,也不要粗暴幹涉,而是要給孩子更大的理解、尊重和關懷,給孩子講一些古時“孟母三遷”等故事,讓孩子自己去決斷他與朋友的事情。如果家長粗暴幹涉,會使孩子感到很沒麵子,會增強孩子的叛逆性,更易使孩子投入他人懷抱。

5.培養孩子為別人著想的精神

一個人希望人家把你當朋友,你要首先把人家當朋友。獨生子女最易存在的自身缺陷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由於家長的寵愛、嬌慣,常會養成孩子自私的缺點,一個自私的人是無法交到朋友的。所以,家長可以教孩子多采用“交換法”,多為別人想想,試想“我若是對方,我該怎樣”,隻有多給別人愛心,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有位哲人說過:有好朋友就有好人生。讓我們的孩子,先學會交往,學會與人合作,再學會選擇朋友,深交幾位知心朋友,可以相信,這也是在為孩子的未來鋪就一條成功之路,至少是一條不寂寞的快樂之路。

怎樣糾正孩子的攻擊行為

父母箴言

從小有暴力傾向、攻擊性強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製止,長大後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攻擊性較強的行為時,父母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及早予以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