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正確看待孩子的分數(3)(2 / 2)

有些孩子很聰明,可是由於上課不專心聽講,說悄悄話,做小動作,在家寫作業時邊做作業邊玩,磨磨蹭蹭,做事情總是有始無終,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

注意力是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學到好多東西,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渙散,很多有用的信息便無法進入孩子頭腦中。雖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仍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父母應當給孩子學習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如孩子的屋內應盡量少布置一些圖畫或照片,少給孩子呈現與學習無關的刺激,因為這樣孩子很容易為無關的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業時,父母應關上屋子的窗簾,不可開電視或收音機,以免打擾孩子。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之間不要說話,因為他們對父母的話會都記在心裏,而對麵前的作業則一點也記不住。

2.明確好任務和目的

如果在窗台上種一盆蒜,孩子不一定會注意它,但如果對他說“這些蒜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你要是看到它長出了綠芽,就趕緊來告訴我”,這樣孩子就會經常注意它。如果這任務是對兩個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發現者就是優勝者,或者還能得麵小紅旗,那孩子就會更經常的來察看這盆蒜。為什麼呢?因為注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對任務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孩子的注意力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麼,甚至強迫他做什麼,而要讓他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講明意義,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這樣任務明確,願望強烈,注意力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務後還想再學,也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一點,但一定不能因為孩子情緒高,就無限增加,那會引起孩子厭倦、疲勞、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不集中,記憶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興趣正濃或剛開始降低時及時停止,使其留有餘興,下次還願再學,這樣注意力就能持久不衰。

3.不要隨意地去打擾孩子

當孩子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時,父母不應隨意地去打擾孩子。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正聚精會神地寫作業或玩著搭積木,爸爸走過來問一問吃飽了嗎,一會兒,又走過來讓孩子去喝果汁,又一會兒,媽媽又叫他幫忙去拿樣東西。孩子短短幾分鍾的活動被父母打斷數次,時間一長,自然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專心做事時,父母最好也坐下來做些安靜的活動,切忌在旁邊走來走去,打擾孩子。

4.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父母可以利用空餘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尤其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有條件的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讓孩子跳蹦蹦床、走平衡木等,以增加孩子的大腦興奮性,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由於大腦皮層興奮不起的緣故。

5.用遊戲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在家庭活動中,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遊戲,比如玩拚圖,搭積木等,使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養成專注的習慣。此外,孩子在玩遊戲時常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其聚精會神時父母切不可隨意打擾、幹涉,因為此時不斷地幹擾孩子,不僅會使孩子玩得不開心,而且不利於他養成做事專心致誌的習慣。

6.安排好學習、休息、活動的時間

父母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時間不宜太長。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5—7歲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鍾。7—10歲的孩子20分鍾,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讓孩子放鬆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勞了就讓他們動一動,喝點水,吃點東西,切忌一天到晚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越是這樣,孩子就越不專心。

打罵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父母箴言

如果被打罵過的孩子果然變老實了,那是因為他小小的心裏充滿了恐懼,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錯誤所在。這絲毫不能幫助孩子確立正確的正誤觀念,隻會教會他暴力是一種很好的控製別人的辦法。

有的父母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於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東,他偏要西。存心讓父母生氣。這時,父母更是對他打罵交加,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有首《挨打歌》這樣寫道:

首次挨打戰兢兢,兩次挨打哭不停;

十次挨打眉頭皺,百次挨打骨頭硬;

千次挨打功夫深,酣然微笑入夢中。

可見,父母打孩子是沒有用的,你越打罵,他就變得越倔強,依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你的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