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娘的形象,吱吱沒有在文中主觀地評論過,所有的評價都是在情節自然發展中由他者給出。他者在親疏遠近、利益紛爭等諸多因素權衡之後得出對元娘的評價。可以說,文中所有的評價都有主觀趨向性。在這一點上,我很讚賞吱吱的寫作態度和行文技巧。吱吱以記錄者的身份隱藏於文中,隻注視而不參與,是記錄而非講述,盡量以近乎客觀的白描忠實地同步刻畫而非加工組織後延遲了的再現式述說。作者在故事建構中盡量避免主觀情感傾向對讀者造成誘導,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閱讀基調,可以同情元娘,可以無視徐四。客觀性、機械性敘事技巧的成熟標誌著創作由低層的個人情感體驗式寫作向更高層次的關注群體生存狀態式寫作轉變,寫作不再是個人的、尋求情感共鳴的,其意義加深、視野拓寬、價值觀擴大,開始表現出社會性和深度。
網絡文學普遍有這樣的問題——文本架構沒有真實性、缺乏客觀性。真實性不是說紀實,是指作者在文本敘述中所處的位置。當讀者開始閱讀,情感體驗是自主生發的,是一次全新的經曆和感悟,是讀者獨自的情境再現,閱讀因私密性和唯一性而呈現出真實性的特點。有人說,作者沒有在文中使用第一人稱講述,因此作者不在文本中。作者的位置與人稱口吻無關,而是隱含在文本的結構中。讀者閱讀的時候,作者在哪裏?上文說,閱讀中的體驗是個人的、私密的、唯一的,體驗獲得時,作者不在場。讀者在感知真實性的時候,具有明顯的排他性質:我在現場,我在看,由我的感官獲得真實,不經過其他人。在沒有真實性的文本中,作者一再強化講述者的情感傾向,在故事人物之外,第三方旁白勢力無處不在。此時閱讀不再是個人的、私密的,讀者無法進行獨自的情境再現,而隻能按著作者的導向,獲得作者事先定義了的公開的情感共鳴,得不到唯一的專屬的情感體驗。
換而言之,讀者不再深入文本中,而是直接從作者處得到閱讀體驗,經由情境再現獲得閱讀體驗的過程不再是必需的,這導致了嚴重的後果:人物情節的安排和發生發展失去了表現思想情感的意義和能力,衝突和矛盾被刻意安排誇大顯得虛假無意義,文本內部的邏輯聯結散漫無序——因為故事的發展已經不再是由文本內部邏輯嚴謹的客觀矛盾推動,而是依靠作者的主觀意願和情感傾向人為地選擇安排。那麼,到底是誰在閱讀?閱讀的基礎何在,閱讀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我是意識流,想到哪寫到哪,一家之言,歡迎有內容的指正交流,拒絕無意義的指責爭吵。
希望吱吱能堅持錘煉寫作技巧,給我們帶來更具深度的文字。要堅守作者的態度哦,盡量實現藝術真實性、客觀性、合理性,雖然我是非常非常想看到1對1的愛情童話的,但是我支持你的態度。不過嘛,估計大家會經常在評論區看到我情緒失控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