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添加輔食的原則
為了滿足嬰兒生長發展的需要,無論何種方式喂養的嬰兒都應按時添加輔食。添加輔食除了能補充營養的不足,還可增強嬰兒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為斷奶打下基礎。
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淡到濃。添加輔食時,應先試一種,並以小量開始,待嬰兒願意接受,大便正常後,再試第二種輔食,食物應由稀到稠,由淡到濃。如蔬菜、水果可由菜水、果水到菜泥、果泥,然後碎菜、碎果。大米先米湯,然後稀粥,稠粥到軟飯。
改變喂養方法勿過多過勤,改變時應考慮質量以及進食方法。如氣候炎熱或小兒患病,應暫緩添加新的輔食,以免加重病情。
二、混合喂養
因母乳不足,所以添加動物奶或其他代乳品,通常多用牛奶或羊奶補充。稱為混合喂養。添加方法有二種,其一是先吃母奶,續吃牛奶,牛奶量依月齡和母乳缺乏程度而定。開始可讓嬰兒吃飽滿意為止,經過幾天試喂,小兒大便次數及性狀正常,即可限定牛奶補充量。因每天哺乳次數沒變,乳房按時受到吸乳刺激,所以對泌乳沒有影響。其二是停哺母乳1—2次,以牛奶代授。這種代授牛奶的方法,因哺母乳間隔時間延長,容易影響母乳分泌。
注意:用小勺、小杯或滴管喂給寶寶,不要用橡皮奶頭。
愛睡覺的新生兒應按時喚醒喂奶;如果新生兒不哭不鬧,每天換6次尿布,睡眠好,體重正常,這說明奶量足夠。新生兒也知道饑飽,當已經吃飽時他就會停止吸吮或吸吮速度放慢。過飽會表現為溢奶、大便增多。喂養不足的新生兒主要表現為小臉不胖、皮膚皺折、喂完奶後嬰兒還是像沒吃飽似的。
三、人工喂養
母親確實沒奶或母親有嚴重疾病,不能給嬰兒喂奶,在這種情況下隻能給孩子喂牛奶、羊奶、奶粉或代乳品,這種喂養方法叫人工喂養。
人工喂養首選牛奶,但牛奶酪蛋白含量較高,在胃內形成凝塊大,不好消化,脂肪酸和乳糖含量較低,另外,在儲運過程中汙染機會較大,所以牛奶必須調配後才能給孩子吃。調配方法有:其一是稀釋,在牛奶中加水或米湯,降低酪蛋白濃度。其二是加糖,提高牛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供給熱量。其三是加熱,改變酪蛋白性質,凝塊變小,容易消化;另外煮沸還能起消毒作用。
羊奶與牛奶營養價值相似,但酪蛋白含量較低,較牛奶容易消化。羊奶缺少葉酸,容易發生大細胞性貧血,所以單純用羊奶喂養的孩子,每天必須服用葉酸10毫克。
全脂奶粉酪蛋白凝塊較小,較牛奶容易消化。配製方法有兩種:按重量算,奶粉與水為1∶8,即奶粉1重量單位與水8重量單位相配;按容量算,奶粉與水為1∶4,即奶粉1容量單位與水4容量單位相配。配製後的奶液與全牛奶營養成分相當。
其他代乳品有糕幹粉、豆漿、米糊、麵糊等。
人工喂養注意事項:
1.家中應有備份的配方奶;
2.不要用包裝已經破損或過期的奶粉;
3.奶瓶和奶嘴應保持清潔無菌;
4.嬰兒喝剩的奶室溫存放1小時以上應扔掉;
5.調製好的配方奶在冰箱中存放不應超過24小時;
6.不要用微波爐熱奶,以免局部過熱的奶水燙傷嬰兒口腔;
7.人工喂養的喂奶間隔可以比母乳自然喂養時間間隔稍長一些。
在哪些情況下不宜給新生兒哺乳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品,當寶寶有病而不能直接吮奶或因母親奶頭內陷麵不能直接喂奶時,可將乳汁擠出,用小勺或滴管喂給寶寶吃。
當乳母患有急性甲型肝炎,血清中hbsag、hbeag、抗hbc陽性(大三陽)或hbsag、抗hbc陽性(雙陽),嚴重的心髒病,中至重度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合並心髒病,腎髒疾病,眼底病變,高血壓,癲癇,精神病,單純皰疹,乳腺膿腫等疾病時,暫不宜哺乳,當乳母因病而服用某些藥物,如:苯巴比妥,可待因,嗎啡,溴隱亭,麥角堿,撲癇酮,氯黴素,四環素等。由於這些藥物可通過乳汁分泌,而進入新生兒體內,使新生兒的身體受到傷害,所以,這種情況下亦暫不能哺乳。但這些暫不能哺乳的母親每天應擠奶6~8次或更多,以防病好後乳汁也不分泌了。
母乳為什麼不足
1.喂養不當。新生兒出生後沒有及早地吸吮乳房,也沒有按需哺乳,每24小時哺乳的次數及吸吮的時間不夠,吸吮的姿勢不正確。母嬰分離,使用奶瓶喂奶而造成“乳頭錯覺”,導致新生兒不願吸吮母乳。乳頭疼痛而不願讓新生兒吸吮。過早地增加輔食等因素,均可導致乳汁不足。
2.指導不當。醫務工作者沒有正確地指導哺乳,或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而使得母親產生自己乳汁不足的錯覺,導致新生兒對乳房吸吮刺激的減少,最終導致乳汁不足。
3.暫時性母乳供應減少。由於乳母疲勞,精神抑鬱,對母乳喂養缺乏信心,母親或新生兒患病,母親月經恢複等因素均可使乳汁暫時性分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