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生兒喂養與護理(1)(2 / 3)

提倡母嬰同室,不少人為了保證產婦的睡眠休息,而將嬰兒交由長輩或保姆帶,睡衣另外的房間。其實這對母嬰身心健康均不利。母嬰同室,能使母親以特有的精心與敏感關照嬰兒,同時能增加母子之情,有利於嬰兒身心健康。

三、給新生兒喂奶有技巧

喂奶時母親及寶寶都應采取最適當的體位,母親可坐在沙發上或臥在床上(側臥或仰臥),也可坐在沙發上或舒適的椅子上,寶寶的身體轉向母親,緊貼母親身體,下頦接觸乳房,鼻尖對著乳頭。讓寶寶含著乳頭及大部分乳暈,母親用上臂托住寶寶的頭部、以免過度後仰而妨礙乳汁的吞咽,同時還可聽著輕鬆的音樂或心平氣和邊與寶寶交談。這樣可使母子心心相印,情感交融。

過去一直認為,每次可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乳房,下次喂奶時應先吸上一次後吸的一側乳房,以防泌乳功能受到影響,而引起少乳或無乳。但最新觀點認為,兩側乳房可同時交替吸吮,不要等一側吸空後再吸另一側,這樣,每次哺乳時兩側乳房都可受到相同的刺激,因為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刺激,特別是乳汁不足的母親,更應勤喂多吮,可使乳量增加。每次吸出的乳汁愈多,下次分泌的乳汁亦愈多。

四、喂奶的間隔時間有多長

有規律的生活習性對於小兒來說是十分有利的。極大多數消化係統功能及其他各方麵均正常的新生兒,每飽餐一次母乳,一般能維持3~4小時後才有饑餓感。這樣,慢慢地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規律。但個體的差異性很大,有些生後較虛弱或體重較輕的新生兒在每次飽餐後可能要維持4~5小時,而生前發育良好,生後體重較重的新生兒對奶的需求量可能要大些,有時在餐後2~3小時就又想吃奶。因此,最新觀點認為,不必給新生兒人為地訂一個喂奶的間隔時間,而是隻要新生兒有饑餓感,需要吃奶,就可以喂。這樣將更利於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1.時間。目前主張產後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內就可讓母親喂奶,這樣既可防止新生兒低血糖又可促進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頭還可刺激母體分泌乳汁,為母乳喂養開個好頭。早喂奶能使母親減少產後出血。

2.方法。正確的哺乳方法,應將一手的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並把乳房托起成直錐形,而且母嬰必須緊密相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哺乳時母親身體一定要放鬆,身體略向前傾,用手掌根部托起嬰兒頸背部,四指支撐嬰兒頭部。喂母乳時無論白天和夜間都要把孩子抱起來喂,吃空一側,吃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將乳頭洗幹淨,先擠出幾滴,然後再讓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數。新生兒出生後就應開始哺乳,並實行按需要不定時喂哺。嬰兒出生後的4~8天最需頻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對於嗜睡或安靜的嬰兒應在白天給予頻繁哺乳,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五、夜間喂奶

產後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斷地給孩子喂奶、換尿布,到了夜裏母親就非常瞌睡。夜間遇到孩子哭鬧,母親會覺得很煩,有時把奶頭往孩子的嘴裏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親可能又睡著了,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孩子吃奶時與母親靠得很近,熟睡的母親即便是乳房壓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這樣悲劇就有可能發生,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母親夜間喂奶時最好能坐起。

六、怎樣判斷新生兒已吃飽

光憑吃奶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寶室是否吃飽的方法是不科學的。由於新生兒有先天的吸吮動作,往往在吃飽過後還會繼續吸吮乳頭15~30分鍾。另外,寶寶每次吃奶的時間與量是不相同的。但到底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呢?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因為每個寶寶都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所有的父母親一開始就要密切觀察寶寶每次吃奶後的反應,如吃過奶一會兒又不停地大哭,且未發現其他異常情況,則說明寶寶很可能沒有吃飽,可再給予喂奶,如寶寶又有滋有味地吃著,說明判斷是正確的。而寶寶吃奶後又很快甜甜地入睡,則說明已經吃飽。所以,每位父母親應根據自己的觀察與感覺而正確地進行判斷。

七、如何促進母乳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確保乳汁充足,應做到以下幾點:

1.增加對乳房吸吮的次數及采取正確的吸吮姿勢。有效而正確地吸吮是對乳汁分泌最有效的刺激,吸吮的次數愈多,愈有利於乳汁的分泌。一般是根據寶寶饑飽的要求靈活掌握,每次應兩側乳房同時交替吸吮。如乳汁較多。一次吃不完,則應將未吃完的乳汁擠掉,因為每次吸出的乳汁愈多,下次分泌的乳汁亦愈多。

2.吃容易消化的含營養豐富的食物及多喝雞湯、魚湯或骨頭湯等。

3.乳母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心情舒暢,環境優雅,空氣清新。

4.如做到以上三點,乳汁分泌仍不充足,則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下奶藥。

嬰兒輔食喂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