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分兩處辦公,一處是位於城郊的紅岩村,一處就是這裏,曾家岩50號。

柳亞子在《八年回憶》中曾經記載了他和毛澤東的這次聚談:

直到明天(三十日)下午,毛先生親自到來,我和他單獨談了一次話,覺得他這次是抱著大仁、大智、大勇三者的信念而來的,單憑他偉大的人格,就覺得世界上沒有不能感化的人,沒有不能解決的事件。經過這次的談話,便把心中的疑團完全打破,變做非常樂觀了。總之,我信任毛先生,便有信任中國內部沒有存在著不能解決的問題,還不必訴之武力了。我和毛先生,在一九二六年四五月間本來是見過麵的……如今,一眨眼已是十九年了。這十九年中,毛先生做著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我自己還是一介書生,故我依然,身心多病,哪得不自慚形穢呢?[6]這天晚上,柳亞子非常興奮,可以說是夜不能寐,翻來覆去竟然通宵未眠。卻在夜深人靜之中完成了一首七律,題為《贈毛潤之老友》(解放之後又將其改為《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登載在9月2日的《新華日報》上,詩雲:

闊別羊城十九秋,彌天大勇誠能格,霖雨蒼生新建國,中山卡爾雙源合,重逢握手喜渝州。

遍地勞民戰倘休。

雲雷青史舊同舟。

一笑昆侖頂上頭。[7]柳亞子沒有想到,僅僅過了六天,毛澤東竟然親臨自己的寓所,彼故此再次觸膝相談,這使柳亞子極為感佩。

毛澤東為什麼和柳亞子有這麼多的知心話要交談呢?這在當時的確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天大的秘密了,但是現在這個秘密卻已經是大白於天下了,有必要在這裏與大家一敘:

柳亞子和毛澤東的相識正如柳亞子在詩中所說那樣,“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而且,他們當時就彼此欣賞,心有靈犀。的確可謂:“雲雷青史舊同舟。”毛澤東和柳亞子是在1926年相識的。

1926年5月,春暖花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會上,毛澤東以宣傳部代理部長的名義報告三個多月來宣傳部的工作,會上毛澤東針對蔣介石排斥共產黨的行徑,對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進行了嚴辭駁斥,得到柳亞子與何香凝等人的大力支持。毛澤東在會議上當選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代理中央宣傳部部長,柳亞子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會議期間,由於共同的政治見解使毛澤東和柳亞子彼此傾心,走到了一起。他們在珠江畔一個古色古香的茶樓裏一起品茗,一起論政,一起吟詩,成為無話不談的摯交。

柳亞子對毛澤東的德才非常欣賞、感佩,當下就為毛澤東賦詩一首:

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濟世總非宜。

能持正義融科學,獨拜彌天馬克思。[8]詩句對毛澤東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予以了充分肯定,這對於一個民主革命的國民黨員來說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了。

會議期間,柳亞子對蔣介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極不放心,因為柳亞子對蔣介石的底細還是比較了解的,其人極為善變,忽而革命,忽而經商,忽而隱退,忽而銳進,忽來忽去。今手握軍權,實不可靠,於是去找黃埔軍校教官共產黨人惲代英,提出刺蔣念頭。惲代英一聽連連搖頭。詩人柳亞子便以先秦張良結交刺客滄海君在博浪沙椎擊秦始皇的故事刺激他,惲代英卻說:“共產黨相信群眾,不重視個人,搞群眾運動,不搞陰謀。”不同意柳亞子的做法。

惲代英還笑著說:“人家叫我們共產黨做過激黨,認為洪水猛獸。

你老哥的看法,卻比我們共產黨還要深刻到幾十倍。那麼,應該在過激黨上麵,再加一個過字,把‘過過激黨’四字來做你老哥的徽號吧,”柳亞子激動地站起來,拉著惲代英的手說:“吾謀適不用,勿謂秦無人。我們是好朋友、好同誌,玩笑歸玩笑,正經歸正經,你今天不讚成殺蔣介石,隻怕蔣介石將來會殺你呢!”言至此,不禁潸然淚下。

然而,柳亞子不幸而言中。惲代英於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翌年4月在南京被殺害。這時柳亞子想起了1927年藏於複壁時所作的“口占一絕”,即著名的《絕命詞》:

曾無富貴娛楊惲,長嘯一聲歸去也,偏有文章殺彌衡。

世間豎子竟成名。[9]楊惲是司馬遷的外甥,失去爵位之後,賦閑家中,開始經營自家的產業,建設自家的住宅,以經營財產自娛自樂。後來因《報孫會宗書》這篇文章流露出不滿情緒而被殺害;彌衡則是漢末名士,以文章名世,因得罪曹操而遭殺害。

此詩作後一周,詩人便“自攜琴劍涉滄溟”亡命日本。這是後話。

卻說柳亞子,他從惲代英那裏回來後仍不甘心,又去找毛澤東到茶樓品茗,商量刺殺蔣介石之事。毛澤東的看法同惲代英一樣,認為這樣做會損壞國共合作的大業。柳亞子生氣地說:“你們不聽我的話,將來是要上當的。”還沒等會議結束,柳亞子就負氣拂袖而回吳江老家了。

可以說,柳亞子的眼力是獨道的,他對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判斷都非常準確。當時,柳亞子謀殺蔣介石的建議沒有獲得毛澤東和惲代英的支持,柳亞子在幾十年之後仍然流露出了些許多的牢騷,時常提及,毛澤東為此賦詩一首相勸:

這都是後話。

飲茶粵海未能忘,三十一年還舊國,牢騷太盛防腸斷,莫道昆明池水淺,索句渝州葉正黃。

落花時節讀華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

觀魚勝過富春江。[10]當時,毛澤東和柳亞子自廣州分手,近十九年與毛澤東未曾謀麵,但是他們的心卻始終是息息相通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兩個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雖然柳亞子沒有和毛澤東一起同赴革命,但是他始終站在共產黨的立場上說話,同情共產黨,支持共產黨,為共產黨奔走呼號。

1927年,蔣介石的麵紗終於揭下來了,他悍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了。柳亞子因為同情共產黨而遭到蔣介石的通緝。為了躲避蔣介石的迫害,無奈之中東渡日本。次年4月又回上海投身反蔣鬥爭。而此時,毛澤東領導著名的秋收起義,正在井岡山建設革命根據地。柳亞子仿佛對人的觀察有一種天生的本領,他先是看透了蔣介石的底細,今天又從毛澤東的身上看到了革命的希望,看到了光明。

當他看到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消息時,提筆賦《存歿口號》一首,高度讚譽毛澤東的革命行動:

神州峰頭墓草青,湘南赤旗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11]詩中將孫中山和毛澤東同列寧作比,對當時的毛澤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也充分地體現了柳亞子科學的預見性。

1932年,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連續打敗國民黨對根據地的三次“圍剿”,柳亞子聞聽消息,再賦《懷三人截》一首:

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空處囊。

十萬大軍憑誰握,登壇旗鼓看毛郎。[12]1937年6月25日,毛澤東致信何香凝,其中談到了柳亞子:“看了柳亞子先生題畫,如見其人,便時乞為致意。像這樣有骨氣的舊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個拿句老話說叫做人中麟鳳,隻不知他現時的政治意見如何?時事漸有轉機,想先生亦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須作甚大努力方能達到。”[13]1941年1月,蔣介石製造摩擦,公然發動了“皖南事變”,破壞國共合作,柳亞子、宋慶齡、何香凝、彭澤民聯名給蔣介石拍電報,痛斥其反革命行徑:“今後必須絕對停止以武力攻擊共產黨,必須停止彈壓共產黨的行動。”4月,柳亞子因為拒絕出席國民黨五屆八中全會,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對此,柳亞子針鋒相對地說:“我早應以中央監委的身份,提議開除蔣介石的黨籍。”可見柳亞子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文人。

四、索句渝州毛澤東來重慶之前,那是1944年年底的時候,柳亞子在重慶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毛澤東知道之後很高興,又專門給柳亞子寫了一封祝賀的信:

亞子兄:

廣州別後,十八年中,你的災難也受得夠了,但是沒有把你壓倒,還是屹然獨立的,為你並為中國人民慶賀!“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飲茶”,這是你幾年前為我寫的詩,我卻至今做不出半句來回答你。

看見照片,樣子老一些,精神還好吧,沒有病吧?很想有見麵的機會,不知能如願否?敬祝健康!毛澤東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毛澤東在給柳亞子的信中說“很想有見麵的機會,不知能如願否?”仿佛冥冥之中有安排一樣,機會很快就來了,遂了毛澤東的心願。

柳亞子是1944年9月12日從桂林來到重慶的,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也從延安來到了重慶,事情總是這樣巧妙地按著毛澤東的心願而排定。

毛澤東來重慶的時候,柳亞子正在編一本《民國詩選》。柳亞子在當時是一個很有影響的著名詩人,又是南社的盟主。本來《民國詩選》是他的好友林庚白先生策劃的,可惜林庚白把《民國詩選》編到一半就在香港遇難了。柳亞子為了紀念亡友,實現好友的遺願,決定由自己來完成朋友未竟的事業。柳亞子接過友人的詩稿,從頭至尾認真研讀,覺得林庚白的原稿著手比較早,取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感於時局的變化,時代的變遷,柳亞子決定擴大選詩的範圍。其中,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也被選人了《民國詩選》之中。毛澤東的到來使柳亞子大喜,當下拿出自己從他人那裏抄得的《七律?長征》詩稿請毛澤東校正。

毛澤東微笑著,從柳亞子的手中接過柳亞子抄在紙上的詩稿,從前到後瀏覽了一遍。這個時候毛澤東馬上想到了自己的《沁園春·雪》,此時此境正是拿出來的一個絕好時機。而且,毛澤東也覺得在國共兩黨和談的時候,拿《七律?長征》這首反對蔣介石的作品放到詩集之中發表也許會被他人抓到一些把柄。畢竟,長征是為了和蔣介石周旋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軍事行動。但是毛澤東也並沒有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因為《民國詩選》畢竟是民間的一種行為,選進去也反映了人心的一種向背嘛。毛澤東這樣想著,拿起筆來,為柳亞子校正了詩中的幾處錯別字,將詩稿遞給了柳亞子。

本來,毛澤東打算在機場上就將自己的《沁園春·雪》贈給柳亞子的[15],因為廣州一別,柳亞子曾經給毛澤東寫了無數首詩,但是毛澤東卻一點詩意也沒有,像他給柳亞子的信中說的那樣:“我卻至今做不出半句來回答你。”所以毛澤東在來重慶之前就準備了自己的一首舊作,準備在下飛機之後送給柳亞子。但是完全出乎毛澤東自己的預料,機場上人頭攢動的場麵使毛澤東沒有時間完成自己的預想。後來,當他知道自己的書法老師孫俍工也在重慶的時候,毛澤東又改變了自己原來的打算,而將原來寫好的那幅詠雪詞送給了孫假工。雖然毛澤東與柳亞子在詩歌方麵是知音,但是毛澤東與孫俍工卻是書法藝術的同道,而且又有著師生之誼,這樣毛澤東就將在延安寫好的一個書法立軸送給了孫俍工。

《沁園春·雪》雖然是一闋舊作,但是對沒有讀過它的人來說卻完全是一闋新詞,而且麵對重慶談判的這種特殊時刻,將這首反對封建主義為主旨的詞贈送給老朋友,不是很有意義嗎?毛澤東思考著,拿出隨身攜帶的印有“第十八集團軍重慶辦事處”字樣的信箋,說:“給你抄一首我的詠雪詞吧。”他說著,凝眉靜思,揮毫潑墨,那握在手中的筆就像一把劍走偏鋒的利劍,像一把刺向青天的倚天寶劍,它在那張白紙上翻飛起舞,一首餘音繞梁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詞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給柳亞子留下了一份異常珍貴的墨寶:《沁園春·雪》。[16]毛澤東一氣嗬成,但見那書法筆力雄渾,氣勢磅礴;那詩句浩然正氣,氣衝鬥牛。連柳亞子這個南社盟主也被毛澤東恢弘大氣的詞句給震住了,他屏住呼吸,平心靜氣,竟然不敢發出~點聲音。

待毛澤東擱筆的時候,柳亞子方從夢境之中驚醒,一邊吟哦一邊高呼:“大作,大作”,驚喜萬分,推崇備至。周恩來、王若飛見了柳亞子得意忘形的神態也不禁哈哈大笑,連聲讚歎。

同一天,這是毛澤東來重慶之後第二次將這闋妙詞贈送自己的友人,已經是第三次談到這闋詠雪詞了。

隻是,在倉促之間,毛澤東給柳亞子題寫這闋詞的時候沒有寫詞題、也沒有署名。

柳亞子是詩壇上非常活躍的一個分子,詞到了他的手裏,他必然是要張揚一番的,酬答也是必不可少的,傳唱更是可想而知的了,拿出去發表也合乎柳亞子的性格。這些其實都完全在毛澤東的意料之中。後來,一場雪滿山城的大戲不正是由柳亞子擔任主角開始的嗎?當然,柳亞子其實隻是這台大戲中的一個領銜的角色,總導演其實還是非毛澤東莫屬。

【注釋】[1][2][3][4][6]孫琴安、李師貞著:《毛澤東與著名作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1月版82~89、83、87~88、88、30頁。

[5]《毛澤東自傳》,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9月版18頁。

[7]鄧立群主編:《偉人毛澤東——毛澤東人際交往》,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版348頁。

[8][11][12]袁永鬆主編:《偉人毛澤東》上卷,紅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258頁。

[9]張明觀著:《柳亞子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版327頁。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2月版68頁。

[13][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書信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11月版96頁、221頁。

[15]黃中模著:《毛澤東詠雪詞——(沁園春)詞話》,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62頁[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