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南的感知裏,地外空間確實是一個喧囂和混亂的地方。
當然這種說法也有點問題,更準確地講,是羅南和磁光雲母彼此之間的感知妥協,形成了這麼一個對羅南來說分外神奇的新世界。
在這裏,太陽、銀河係和宇宙的輻射,時刻與磁光雲母的傳感末梢相碰觸,大量穿梭而過的有形無形的星際物質,每時每刻都與它有著百萬級別的撞擊。
沒辦法,實在是磁光雲母占據的存在層次太豐富,鋪得也太開了。
地球公轉軌道內側,直麵太陽的區域還算收斂。至於軌道外側,磁光雲母便如同迎著太陽風打開的巨大簾幕,持續舒展擺蕩,向遠方延伸。
動輒幾十萬公裏的大尺度下,肆意擴張的磁光雲母也必然會受到同等尺度的壓力——它的“存在度”越高,與廣闊時空區域、與各個存在層次發生作用的頻次就越多。
這是人類不可能體會到的煩惱。
除此以外,那些外來刺激所形成的信息,在這般尺度的巨大軀殼內部傳導,受限於信息傳導速度,不可能像在地球上那樣及時反應,必然是近處和遠處的信息傳輸前後堆疊,一發的擠壓過來。
多方作用之下,共同形成了超出人類理解極限的混亂噪聲。
這是真的噪聲。
雖然這裏麵99.99%的信息都超出了人類的感官極限。但由於羅南和磁光雲母的特殊關係,相應的感知結果,便在人類的感知頻道中,平行轉換成了相似波形的可感信號,能夠讓羅南有那麼一點“人類式”的直觀了解。
大多數時間,羅南還是要盡可能忽略它。
至於“體感”方麵,羅南的意念隨著磁光雲母軀殼在星空中蔓延流動,感覺更像是在平滑的漩渦裏跳躍衝浪。
這就是遠近的星球在本地時空內的影響,再加上周邊兩個主要的“位麵”和多個“半位麵”在時空“外沿”所進行的擠壓,共同扭曲作用的結果。
所以,磁光雲母的身軀成長蔓延看似迅速,其實也是很辛苦的。
相較於在地球上,它必須時刻與周邊天體、位麵、與扭曲的時空在角力。再加上前麵那些輻射、塵埃等星際物質的衝擊,“存在度”過高的磁光雲母,必須不斷地切換它的存在形式,在虛實之間往來切換,以保持相對連續、統一的基本結構。
這算是躲避傷害,也算是吸收營養。
這種複雜的生存狀態,真的是超乎羅南的想象。
他對磁光雲母互相作用,對那邊也是有審美的。不過跟隨著擴張進程,羅南漸漸放棄了人類習慣的尺度,不再計較、也計較不過來局部的結構,隻觀其大略,趨向行星係級別的宏觀視角。
當然這並不代表他放棄了對細節的探究。
相反,他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去研究磁光雲母的生長過程,研究它的軀殼還有它的作用力量在構形上的特殊性。期待著隨著見識增長,利用對構形和超構形理論的認知,將行星係尺度上的現象,和他所習慣尺度上的規則,在某一天充分吻合,完全貫通。
至於現在,觀察就好了。
他一手打造的磁光雲母,其實也是在觀察。
這個理論上年齡隻有40來天的小家夥,完全是靠自己的本能存在著。在複雜的地外空間,用這種方式,被動地收集周邊信息,進行應激式的自我調節。
它必須調節,盡可能迅捷、快速地調節。否則真的隨時有可能會被周圍天體的重力場弄得強行塌縮、或者被突起的太陽風吹得千瘡百孔……又或者吸收的輻射過載,直接燃燒掉。
羅南能夠感覺到,磁光雲母正在不斷地描畫適應周邊環境,並在一次次的失敗堆積下,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處理那些有可能傷害到它的危險和威脅。
怎麼才能更有效率呢?
當然就是有效提升反饋自身的感應能力和相應的傳輸能力。
在行星係尺度下,就算是光速也不怎麼夠用了。所以磁光雲母的反饋也變得不那麼靈敏,不過它一直在努力,這些天過去,似乎也有了一些進展。
羅南能夠感覺到,在持續接收的信息刺激下,磁光雲母更趨向於在淵區鼓蕩,進行某種形式的作用。
然而漸漸地,似乎連淵區的粗糙架構也不能夠滿足它的需要。終於,在一次感覺是偶然,實則又必然的聚合突破中,鼓蕩的力量似乎是破開了一個“門戶”,隻一推,便翻上了“極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