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起稿於兩年前,當時不知民國冷……丫頭在南京的兩年間完成,是丫頭的第一篇完結稿,各位看官可放心跳坑~
此文微慢熱,線索伏筆人物頗多,心急的看官可以往後跳一跳……^^
丫頭人在法國,更文時間略奇葩,諸位看官見諒了~
求收求評,丫頭拜謝~!
1913年,民國二年,癸醜。
第一節·歸來
“哪個沒長腦子把這花瓶拿來的!”
“不……不知道。”
“說了多少遍擺設全要西洋的,西洋的……聽不懂人話的趁早走人!”
被訓斥的小丫鬟不敢抬頭看此時鐵青著臉的管家沈謙,慌忙在那被他們的三少爺叫做壁爐的東西上抱走那個地道的景德鎮青花瓷瓶,另一個丫鬟趕忙在空出的地方補放上一個刻了些不知道是什麼奇怪圖案的銀燭台。
一時間這江南園林裏的小洋樓中隻能聽到丫鬟家丁收拾東西的細碎聲響。
沈謙深深呼吸,打心裏苦笑。進沈府當管家這些年,沈謙一向都是極少對這些丫鬟家丁發火的,都是爹娘生養的心頭肉,不是苦命人也不會在別人家的宅院裏做這些苦差事,這些他心裏都清楚得很。可是這些天來,他幾乎要把沈家各院的仆人罵遍了,沈家下人見了他都巴不得繞著走。
從一個月前得知留學法國的沈家小姐要回家,他就開始為這個隻在五年前見過幾麵,如今幾乎沒有什麼印象的小姐忙得團團轉了。
他僅有的那幾個親戚朋友都羨慕他三十出頭的年紀就能在沈府當大管家,而且如今不管走到南京城的什麼地方,乃至大半個南方,甚至小半個北方,隻要說自己是南京沈家的管家,一般人多都是拿他當大老爺一般敬著的。
在這1913年的南京,有人不知道民主,有人不知道總統,但是沒人不知道沈家。大多人也說不清楚沈家從哪一代開始興盛起來,隻是有前朝遺老念叨說過,沈家早先都是做大官的,趕在天下不太平之前就不做了,而且也不許沈家的後人做,甚至立下永不涉政的家規,改做生意了。從茶園,綢緞莊,米糧行,到錢莊,醫館,酒樓,沈家的牌號幾乎覆蓋到江南江北整個商界,好像連沈家飛出來的蒼蠅都比平常的金貴。
剛進沈府的時候,他也覺得在沈府做事是種殊榮,直到做到了管家,看得多了,管的多了,懂得多了,才明白深宅大院的管家不是那麼好做的。
至少,今天他絕對不能出一點岔子。
“沈管家。”
沈謙剛喘了口氣,便聽到有人喚他。
來人是稍上了些年紀的老婢,一路小跑過來有些氣喘。
這老婢是負責甄選□新婢的,這個時候來找沈謙便隻有一件事——最新來的一批女婢已□妥當,就等沈謙最後過目了。
“我知道了。”不等老婢開口,沈謙便道,“我過去就行了,你以前伺候過小姐,就留在這再仔細瞧瞧有什麼不妥。小姐今天就該到了。”
“是,我一定看得仔仔細細的……”
沒功夫也沒心思聽這老婢絮叨什麼,沈謙快步走出門去。
沈府主子不是很多,府院卻不小,大大小小的園子少說也有一二十個。從這府院最深的園子到最靠著前大門的東下人群房院,老婢一趟小跑,沈謙一趟快走,這樣一來一回也讓那十個小婢幹等了大半個時辰。
沈謙剛到房門口的時候還聽到裏麵切切的說話聲,踏進門時就一片悄然了。十個小婢列了兩行,齊刷刷地頷首屈膝對沈謙道福。
沈謙麵無表情地細細打量著這幾個小婢,在心裏默默點頭。一個月的□確實見了成效,這幾個本就形貌不俗的丫頭如今學會了大府規矩,練出了些端莊氣質,比初見時更像模像樣了。
“在你們到主子身邊伺候之前,有件事你們要聽好記住了。”
每一批新婢來,無論老婢們把她們□得怎麼得體,沈謙總要親自來把同樣的話說上一遍,“少說話,尤其不能嚼主子的閑話。”
在南京這地方,大商巨賈多得像梅雨季時的雨絲一般。比起錢財,沈家多歸多,倒也排不上第一,但要比起話題,近幾十年來南京沒有誰家比沈家更多了。
這些十來歲的小婢多都是南京城或近郊來的,幾乎都是聽著關於沈家的閑話長大的。沈謙極清楚這些小婢的性情,這個年紀的小丫頭,越是藏著掖著,就越會讓她們好奇,也就免不了去打聽嚼舌了。所以這句話說完之後,沈謙往往還會說另一番話。
“想必你們以前在外麵也聽了不少沈府的流言,從今天起你們就得把那些聽來的事都忘幹淨。你們初來乍到,好奇也是正常,今天先給你們提個醒。你們有什麼想說的今天在這就都說出來,問了什麼不該問的也無妨。但從這裏走出去之後,誰要是再敢議論這些事情,就去祈求菩薩保佑留個全屍吧。”
沈謙不緊不慢地說完這番話,幾個膽小些的小婢已煞白了臉色,膽子大的也在心裏打起了鼓,都趕忙回了聲“是”。
外人說起沈家,總是從當年沈家第一任夫人金行煙開始。沈謙卻有意無意地跳過了那一段,“沈府老爺走得早,現在府裏當家的是夫人。”
小婢們多少都知道,沈謙口中“當家”二字的意思遠比尋常意義要深遠許多。
沈家老爺第一任夫人金行煙明媒正娶風風光光從北平嫁進沈家後多年無所出,沈家老太太一氣之下便要沈家老爺娶偏房。沈家老爺拗不過,就依老太太納了江寧商賈世家白家時年十八歲的三小姐白英華。也說不清禍福,白英華過門還沒一個月,金行煙就查出了身孕,當年就生下了個女兒。白英華也爭氣,第二年也懷上了孩子。正在老太太燒香拜佛求孫子的時候,白家小姐卻莫名其妙地流產了。三個月的小孫子說沒就沒了,篤信鬼神的老太太不甘心,請了術士問卜,結果竟是大夫人和大小姐的命相和沈家後代男丁相克。老太太深信不疑,把族裏長輩都請了來,當日就把大夫人和一歲的大小姐趕出了家門。大夫人和大小姐一走,白英華接連生了三兒一女,名正言順地成了沈家當家的女人。
這自然隻是沈謙口中“當家”二字的其中一重意思。
三十一歲生下小女兒,白英華三十五歲便開始著手幫沈老爺打理商場上的事,幾年後沈老爺抱了病,身體日差,三個兒子還小,商場上的事漸漸就都交到了這個商賈世家出身的女人手裏。兩年後沈老爺病逝,沈家生意理所當然是由她當家了。
這些都是舊事,被城裏老人們說來說去也就膩了,鮮有人提了。這些小婢都還是小丫頭,沈謙擔心的重點倒不在這些舊事上。
“你們剛進府來,還遠不夠格去服侍夫人,但有幸趕上府裏用人的時候,能有個伺候少爺小姐的機會。”
老婢教過,遇到恩典便要謝恩,出門前還又特意叮囑,小婢們聽到沈謙這樣說,爭先恐後道:“謝管家。”
沈謙微微蹙著眉,目光並不著意落在哪個小婢身上,卻讓每個小婢都覺得正被他審視著,“大少爺是光緒十年生人,和大少奶奶住在恒靜園。大少爺長年抱病,但飽讀詩書,在恒靜園做事務必規矩知禮。二少爺是光緒十三年生人,住在安瀾園裏。二少爺終日忙於生意,難免辛勞疲憊,伺候二少爺要加倍細心周到。三少爺光緒十九年生,住漢霄園。三少爺也打理生意,但更喜歡些新鮮玩意,在三少爺身邊一定要腦子活絡些。小姐是光緒二十一年生人,五年前留洋法國,今天就要回來了,三少爺給小姐在曼殊苑建了洋樓,小姐回府後就住在那裏了。夫人和三位少爺都對小姐極為寵愛,服侍小姐務必竭心盡力,不可出絲毫差錯。”說罷,沈謙停了一停,道,“你們可有什麼要說的?”
寂靜良久,小婢們皆低眉順眼頷首恭立,卻沒有一個開口的——老婢叮囑再三,多聽,少說。何況雖還沒親眼見過沈家少爺小姐們,但憑著南京城裏的紛紛議論,她們在入府前就在心裏有了這幾個主子的印象。
印象最深的便是二少爺沈子瀟。這些年來他是沈家子嗣裏是掌事最多的,報上幾乎天天有他的消息,在他身上用的詞都是什麼江南商界新秀、沈家太子爺之類的,儼然就是沈府接班人了,隻要活在南京城裏想不知道他都難。外麵人對他的議論多都是怎麼討好他巴結他的,但這些小婢留心的卻是這二少爺至今還沒有一房妻妾。
和沈子瀟一樣,三少爺沈子韋也同樣是天天消息不斷,隻不過都是清一色理不清的風流債。一樣是沒有妻妾,但無論那些大家千金還是這些卑微小婢都不覺得靠近沈家三少爺是件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