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遊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裏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千米,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7世紀初隋朝統一全國後,建都洛陽,為了控製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同時也為供自己玩樂,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千米的“永濟渠”;又於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淮陰)約1000千米長的“通洛渠”;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貿易港)長約400千米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千米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13世紀末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元朝花了10年時間,先後開挖了“洛州河”和“會通河”,把天津至江蘇清江之間的天然河道和湖泊連接起來,清江以南接邗溝和江南運河,直達杭州。而北京與天津之間,原有運河已廢,又興修“通惠河”。這樣,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大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
(二)開拓中國水文化
水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有水的地方就有文化產生。古老的大運河有著千年的曆史、千裏的長度,在世界上被譽為皇帝運河、中國的老人河,更是千百年來滋養兩岸人民和文化的偉大母親。當代大作家任衛新稱:“它有著老人般的沉靜,沉靜不是沉睡,更不是沉淪,或許是一種偉大的曆史沉思!然而,一旦被人們重新提起,被重新認識,便會加倍使人敬仰。”雖然京杭大運河至今已有一個世紀不能全線通航了,但其作為貫穿我國南北五大水係的唯一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在曆史上對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繁榮地區經濟、鞏固國防、促進南北文化交流等方麵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所具有的深厚曆史文化底蘊,越發顯出它不可低估的社會、經濟價值。亙於中華大地上的古長城和流淌在華夏沃土上的古運河,以陽剛之美的一撇和陰柔之美的一捺,在神州大地的版圖上寫下了一個最簡單的字:人!
二、母親運河
自然的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工的運河則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大運河養育了沿河的城市。對於她身邊的這些城市來說,運河是乳娘,運河與它們密不可分,已經成為城市麵貌的特征和不斷生長的活力。運河之水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也蕩漾在他們的內心之中。
大運河的曆史是普通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分子,是灌溉之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以至愛情的原生地。如果說長城是一尊精神雕塑,那麼大運河就是一派靈動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滋潤。她所顯示出的寬厚、責任、愛和奉獻的美麗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透明、悠長而靈性的生命之水,串聯起繁華與生機,創造出靜寂與平和,蕩漾著激情與歡暢,記載下苦難和滄桑,這條河流,是每一代中國人情感的歸宿。她不僅深藏著中國巨大繁榮的神秘信息,還埋藏著中國和世界文明溝通的奇妙代碼。逐水而居,隨運河形成民居、集市、城鎮,繼而形成了運河文化、運河經濟、運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開。正是因為有這運河母親的滋潤和撫養,才催生出中華民族曆史上一係列的經濟繁華、城市發展和文化輝煌。
三、煥發生機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文化線路使大運河煥發新的生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基礎上建設,幾十年的江水北調工程持續建設和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泵站群,自然風景美麗,沿線有多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10多座新建泵站,在統一規劃的景觀效果下建設,體現地區特色和南水北調特征,新老工程交相輝映,極大地豐富了工程沿線的水文化。可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已經成為運河文化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運河文化線路整體保護而言,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提供了機遇,也產生了挑戰。具體來說,南水北調東線的工程建設可能對運河保護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比如文物保護和當地的生態體係。然而,從積極角度來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將有助於大運河活力的提升,這些站點將在運河沿線形成均布的、管理相對統一的節點,從而完善運河文化線路的功能(交通、管理、綜合服務、文化設施等),建立起了一套運河的係統的整體保護協調體係。
因此,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給大運河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更帶來了保護的機遇。大規模調水使得建設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線路成為可能,不僅能夠有機會對斷流和生態功能癱瘓區域進行係統的生態修複,而且有可能對作為文化線路的大運河進行係統的保護。
對比國外著名運河,大運河創下了多項紀錄。論長度,它比巴拿馬運河長21倍,比蘇伊士運河長10倍,比有“運河之王”之稱的土庫曼運河長400多千米;論年代,我國最早的古運河開鑿年代比巴拿馬運河早2245年,比蘇伊士運河早2364年,比“運河之王”早2443年;論文化,大運河保存了具有內河特色的文化,沿岸幾十座城市有著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是意境別具的高品位文化,其文化的深層價值是難以用簡單的經濟標準來衡量的。因此,大運河在華夏民族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大運河複航可以看做是民族複興的標誌,同時有利於突出以大運河為紐帶的城市形象與文化內涵。北運河複航是對運河文化實際意義上的繼承,這種繼承不是簡單的以運河為景觀和文化的載體,而是運河文化的複活,並將使運河文化不斷地融入新的內容。北運河複航,實行河道整治與沿河開發相結合,挖掘大運河文化底蘊,部分恢複古運河風貌,它將承接傳統與未來,體現融合與傳播的發展主題,並使其本身成為獨立的經濟產業鏈,其產業效益可以用於運河兩岸的文物保護,景觀開發,將北運河建設成一條綠色生態文化走廊,從而開辟京津兩地新的旅遊項目,使北運河的文化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