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序章 追尋(4)(3 / 3)

周一峰何許人也?周作人之子!他日語純熟,而且當時正在北京圖書館裏工作,是最合適不過的翻譯。然而,一向小心謹慎的周一峰一聽要翻譯關於中國共產黨的論文,而且又涉及什麼陳公博——當年周作人曾與陳公博一樣都當過漢奸,他理所當然地推辭了,要李俊臣“另請高明”。

李俊臣看出他的顧慮,趕緊說道:“你來講,我來記,出什麼問題我負責。”

好不容易,周一峰答應了。

當藤田正典的論文譯成中文,李俊臣也就知道了美國韋慕庭教授在12年前的研究成果。

李俊臣趕緊查找韋慕庭在12年前編的那本書。

一查,北京圖書館裏居然有這本書!就像當年陳公博的碩士論文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冷置”了多年一樣,這本英文版《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也在北京圖書館“冷置”了多年,無人注意。

於是,韋慕庭的緒言及陳公博的論文,被譯成了中文。

跟俄文版還原翻譯的中文稿一對照,兩種版本的中共“一大”文件隻在翻譯上的字句稍有不同,意思完全一致!

這清楚表明,英文稿、俄文稿在當時是根據同一中文原稿翻譯的。

最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英文稿缺了第11條,而俄文稿同樣缺了第11條——這更表明兩種外文稿源於同一中文稿!

當然,那中文原稿中為什麼會缺了第11條,則成了曆史之謎:或許是起草者把第11條誤編為第12條,隻是漏了一個號碼,原件內容無遺漏;或許是手稿中漏寫第11條;也可能是第11條引起很大的爭議,付諸大會表決時被刪去……這個曆史之謎,要待有朝一日發現中共“一大”文件中文原稿時,才能判定。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是作者采寫《紅色的起點》《曆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的起點

在曆史的雪泥鴻爪中苦苦追索,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那次極其秘密、隻有十幾個人參加而又極其重要的會議——中共“一大”——這才漸漸“顯影”,被時光淹沒的曆史真相慢慢變得清晰起來。尋找中共“一大”會址和中共“一大”文件,隻是這些年來苦苦追索中的兩樁往事。

這些年來,關於中共“一大”的一係列課題,成為中外學者們競相探討的“熱點”:

中共“一大”究竟是哪一天開幕?

中共“一大”在哪一天閉幕?

出席會議的代表究竟是12個人還是13個人?

那位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所派的代表尼科爾斯基,究竟是怎麼一個人?

……

雖然中共“一大”的召開已經是90多年前的往事,然而這些追索迄今仍在進行中。就在筆者著手采寫本書《紅色的起點》時,尼科爾斯基尚是一個謎。中共黨史研究專家告訴筆者,在任何檔案中都沒有查到關於尼科爾斯基的生平材料。可就在筆者采寫本書的過程中,忽又聞這個被稱為“一個被遺忘的參加中共‘一大’的人”的身世查明了。於是,筆者便趕緊前往北京作詳細了解……

筆者正是在中外眾多學者專家數十年來研究中共“一大”的基礎上,著手寫了這本《紅色的起點》。

以上權且作為全書的序章。

[1]《“一大”前後》第3冊,第109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