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一座灞橋分兩界(2 / 2)

越往西走,距離長安越近。腳下的官道,變得日漸寬闊。官道兩旁的田舍莊園,也變得日漸整齊。終究是子腳下,多少能得到點兒皇家恩澤。附近的官員,大多數都沒膽子公開給聖明子上眼藥。所以,比起華陰縣以東,藍田縣以南,渭城縣以西,新豐縣以北的全國各地,京兆府可謂人間仙境,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透著富足與祥和。注

與此間富足祥之景象格格不入的是,官道兩側,總能看麵有菜色的流民,成群結隊,連綿不斷。雖然時不時就會遭到郡兵和衙役們的全力驅趕。但郡兵和衙役們一出現,流民立刻四散奔逃,躲得躲,藏得藏,讓他們追不過來,更是抓不過來。待郡兵和衙役們收隊離開,流民們立刻又像覓食的螞蟻般,紛紛從田野中冒出,再度扶老攜幼,迤邐向西而行。試圖能在子腳下,找到一個棲身之所,哪怕是為奴為婢,也好過最後倒在曠野裏無人問津。

這一日,大夥兒終於來到了距離長安隻有一水隻隔的灞陵縣內。眼看著目的地已經遙遙在望,所有人心中都覺得一片輕鬆。正準備一鼓作氣,把剩餘的二十幾裏路走完,耳畔處,卻忽然聽到一片壓抑的悲鳴。

眾人詫異地抬頭,隻見不遠處的灞水橋頭,黑壓壓不知道堵著多少人。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衣衫襤褸,蓬首垢麵的流民。而剩餘的不到一成人,才是過往的官吏、旅客、商販,以及外出吟詩懷古的學子。彼此之間,被一道無形的牆隔開,涇渭分明,仿佛根本就不是同類!

“這群賤骨頭,越來越刁鑽了!”作為半個長安人,太學生陰虛對此景見怪不怪。撇撇嘴,主動跟周圍的人解釋,“知道皇上心懷悲憫,在長安城外開了二十餘座粥棚。所以這群賤骨頭就爭先恐後跑去吃白食。若不是官府全力維持秩序,每年入冬之前,光擠下灞橋淹死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別管他們了,咱們從左邊走。左尊右卑,我等犯不著跟那群賤人往一塊擠。”

“嗯?”劉縯等人聞聲細看,這才發現,灞橋被人用欄杆,分成了左右兩半兒。左側大概占了八成橋麵兒,以供官吏、旅人、商販和其他衣衫齊整,路引清楚的人通行。右側那兩成,才提供給前往長安,以求幾頓熱粥果腹的流民。橋下無形的牆,實際上是橋上那道欄杆的延伸。從人的眼前,一直戳入心窩。

注1:大尹,即郡守。王莽的新朝力行複古,所以郡守的名字,改用了周朝舊稱,大尹。

注:京兆,長安周邊地區,相當於如今的大北京市。

昨的章節編號又寫錯了,將三十八寫成了二十八,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