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東線受水概況(2)(1 / 2)

第二節 水資源狀況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跨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水係,京杭大運河貫通其間。東線供水範圍內各地區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水資源利用狀況也各不相同,將受水區大體分為三片,即黃河以南片、山東半島片和黃河以北片。受水區包括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其中省轄市24個(含一個直轄市)、縣級市及縣城108個。

一、黃河以南片

(一)江水北調區

江水北調供水區位於淮河及沂沭泗下遊平原,供水範圍目前基本覆蓋整個蘇北地區,地表水相對豐富,但年際和年內豐枯變化懸殊。年徑流量70%以上集中在汛期6~9月份的幾次暴雨,最小月徑流量僅占年徑流量的1%~2%;由於地處淮、沂、沭、泗下遊,過境水量雖豐富,但年際、年內變化顯著,且與當地徑流基本同步;受平原地形限製,興利調蓄庫容小,形成了洪水期間水勢太大,無處蓄存,加重了防洪負擔,抗旱期間外來水太少,無水可用的局麵。

江蘇省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興建江水北調工程,江水北調工程多年平均抽江水量約33億立方米,幹旱年抽江水量可達到60億立方米。但目前江都站抽水大部分用於沿裏運河、沿蘇北灌溉總渠及裏下河腹部地區,特別是灌溉高峰季節,實際被調水量有限。根據統計資料分析,北調供水區1998年總供水量為110.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1.39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91.05%,地下水9.41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8.50%。其中城鎮生活用水4.11億立方米,農村居民生活用水7.39億立方米,農業灌溉及林牧漁業用水為78.08億立方米,工業用水21.22億立方米。

(二)南四湖及東平湖區

南四湖和東平湖周邊地區當地的水資源日益減少,平均年份地表水已基本利用,南四湖大多數年份不能蓄滿,有些年份甚至連死水位都無法保證,1981~1983年和1986~1988年曾兩次出現連續幹涸。該區城市集中,工業發達,城市主要抽取地下水,汙水排入南四湖,出現了一些較大範圍的地下水超采漏鬥,並且使得南四湖地區缺水和水汙染問題都十分突出,湖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由於地處蘇魯交界,缺少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使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合理利用,加劇了供需矛盾。遇到幹旱年份不僅農業減產,而且威脅到工業和航運,農業與航運爭水矛盾及蘇魯邊界爭水矛盾日益尖銳。

該區1998年城鎮生活用水1.27億立方米,農村居民生活用水3.34億立方米,農業灌溉及林牧漁業用水39.95億立方米,工業用水7.96億立方米,用水總量52.52億立方米。地表水利用量18.35億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31.97億立方米,黃河水利用量2.2億立方米。地表水利用率為60.3%,地下水利用率已達到116.0%,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為84.0%。南四湖湖西地區為平原地區,地表水多為澇水,較難利用,地下水開發潛力不大,黃河水是該區目前主要補充水源;南四湖湖東地區為山區,主要因為用當地徑流、地下水和湖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率已較高,基本沒有開發潛力,屬於資源型缺水地區。

二、山東半島片

山東半島麵積5.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是我國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長期受幹旱缺水的困擾,幹旱連年出現,即使是在豐水年也不斷發生季節性缺水,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十分緊張。例如,2000年山東半島又出現了嚴重的幹旱,1~8月份平均降雨量32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0%,農田受旱麵積233.3萬公頃,城鄉供水全麵告急,300萬農村人口、400萬城市居民出現飲水困難,被迫實行限量供水,並關停一批工礦企業,經濟損失嚴重。

山東半島1998年城鎮生活用水5.79億立方米,農村居民生活用水5.01億立方米,農業灌溉及林牧漁業用水67.51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9.91億立方米,用水總量98.22億立方米;地表水利用量23.16億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51.93億立方米,黃河水利用量21.92億立方米,海水利用量(折淡)1.04億立方米,其他供水量0.17億立方米;地表水利用率為34.7%,地下水利用率為88.4%,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為58.3%。

山東半島多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獨流入海小河,地表水攔蓄利用困難,地下水是主要的供水水源。各城市供水普遍緊張,城市和工業大量擠占農業用水,地下水處於持續超開采狀態,煙台、龍口、萊州等地已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黃河是山東半島的重要補充水源,但黃河持續斷流和泥沙淤積問題限製了引黃,急需新水源補充。總體上來說山東水資源匱乏,現狀人均年用水量246立方米,低於黃河以北地區,為資源型缺水,由於特殊的地形和徑流特性,當地水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非常困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