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東線治汙
為落實朱鎔基、溫家寶同誌關於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汙規劃的有關指示精神,體現“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三先三後”原則,保證東線調水水質,國家計劃委員會會同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等部門製定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汙規劃。
一、規劃目標
東線工程規劃編製遵循確保輸水水質、治汙促進節水的原則,突出調水工程需求、地方行政首長負責製的原則。治汙規劃總目標是確保輸水幹線的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標準,同時,受水區要加大汙水處理和再利用,規劃東線受水區汙水處理率提高到2010年的74%、2030年的81%,汙水處理再利用於城市工業和市政雜用,2010年38億立方米,2030年60億立方米。下麵以2010年為目標年對東線治汙目標進行說明。
(一)水質目標
2010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規劃區44個控製斷麵達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衛運河山東段、衛運河河北段、北排河等3個季節性河流斷麵COD控製在70毫克/升(其他指標按照農灌標準執行),保障回用水水質要求,汙水不進入輸水幹線;江蘇、山東、天津用水區槐泗河、小清河、天津市區用水段3個控製斷麵達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河南、安徽規劃區淮河幹流沫河口及入洪澤湖支流五河斷麵達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衛河河南段龍王廟斷麵2010年控製在70毫克/升(其他指標按照農灌標準執行),保障回用水水質要求,汙水不進入輸水幹線。
(二)汙染物總量控製目標
(1)2010年,安徽、河南、河北、天津COD排放總量控製在35.0萬噸,削減率為23.9%;COD入輸水幹線量控製在2.7萬噸,減少率為91.3%;氨氮排放總量控製在5.1萬噸,削減率為42.7%;氨氮入輸水幹線量控製在0.3萬噸,減少率為94.9%。
(2)2010年,全線COD排放總量從97.2萬噸削減至54.7萬噸、削減率為43.7%;COD入輸水幹渠量從67.1萬噸削減至9.0萬噸,減少率為86.6%;氨氮排放量從13.9萬噸削減至7.1萬噸,削減率為49.2%;氨氮入輸水幹渠量從9.6萬噸削減至0.8萬噸,減少率為91.1%。
二、治汙規劃分區
(一)規劃範圍
按照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總體規劃,治汙規劃範圍覆蓋對調水水質有影響的區域,治汙規劃區域包含6個省市(直轄市)、23個市(地級市)、105個縣(縣級市、縣城和區)。
(二)規劃分區
規劃按南水北調輸水線路、用水區域和相關水域的保護要求,劃分為輸水幹線規劃區,山東、天津用水規劃區(含江蘇泰州),河南、安徽規劃區。
規劃區域由3個規劃區、8個控製區、53個控製單元組成,以控製單元作為規劃汙染治理方案和進行水質輸入響應分析的基礎單元。
輸水幹線規劃區為輸水主幹渠所在區域,由淮河流域江蘇控製區、淮河流域山東控製區、黃河流域山東控製區、海河流域河北控製區、海河流域山東控製區、海河流域天津控製區共6個控製區組成,包括新通揚運河、北澄子河、入江水道、淮河盱眙段、老汴河(濉河)、大運河淮陰段等47個控製單元。
山東、天津用水規劃區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末端接用水區和膠東輸水幹線起始區接用水區,由淮河流域江蘇控製區、黃河流域山東控製區、海河流域天津控製區共3個控製區組成,包括槐泗河、小清河、天津市區用水段等3個控製單元。
河南、安徽規劃區為保護漳衛新河和洪澤湖水質的汙染控製區,由淮河流域安徽控製區、海河流域河南控製區2個控製區組成,包括淮河幹流、入洪澤湖支流、衛河河南段等3個控製單元。
三、規劃重點控製區域
(一)水質敏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