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長安,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終南佛教,又是長安佛教研究的重點之一。
終南山,處於秦嶺中段,“西起秦隴,東徹藍田,凡雍、整、郿,鄂、長安、萬年,相去且八百裏”,約略可以分為三段,周至以西至寶雞為西段,戶縣、長安境內為中段,藍田境內為東段,屬於中段的長安區境內山區,有多處古代寺院群,其中,又以古太和峪寺院群中的翠微寺和嚴福寺為著。
翠微寺,為終南山太和峪寺院群之首,遺址位於今長安區灤鎮皇峪寺村中的山間小台地,麵積約0.47平方公裏,距西安市約27公裏,背靠海拔1514米的翠微山,祥雲繚繞,風景宜人,嚴福寺古名為翠微下院,遺址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灤鎮所轄的內苑村西北,喬村以東,現遷至內苑白石峪境內,距西安市約20公裏,毗鄰秦嶺野生動物園與秦嶺山水社區,群山環繞,翠柏簇擁,白雲覆嶂,溪澗繞行,足稱終南名勝。
古人登翠微,從長安城至終南山腳下,通常會在翠微下院(嚴福寺)歇腳,繼而沿太和峪登山,山路崎嶇,多有不便,唐太宗就曾感歎曰:“峰居隘乎蛟睫,山徑險乎焦原”,而今,隨著子午大道的建成,從西安市中心驅車至嚴福寺已十分便利,今人登翠微遺址,已不再經過太和峪,而是由灃峪口進終南山,沿西萬公路至高砭子,向東進入蒿溝,穿過橡樹林、鬆樹坡,行十餘裏山路即到,再也不必體驗那種“難於上青天”的辛苦。
談論翠微寺,必定言及嚴福寺;同樣,考察嚴福寺,必先研究翠微寺,始創於唐代的翠微寺,飽經千年滄桑,高僧輩出,雖曾繁盛一時,但最終因為佛教弘傳中心的東移、長安佛教的衰微而漸漸沒落,化成了遺跡,而創建於唐末的嚴福寺,其身份雖然是翠微下院,卻盛於明代,且薪火相傳,至今猶存,並將翠微佛教文化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