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神話中有這樣的傳說:遠古時,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門勞作很不方便。後來他們來到一個名叫“惹羅”的地方時,看到滿山遍野生長著大朵的蘑菇,它們不怕風吹雨打,還能讓螞蟻和小蟲在下麵做窩棲息。於是,人們就比照著蘑菇的樣子蓋起了蘑菇房。這種泛靈崇拜同樣也體現在村寨布局上,諸如設在村寨上方的“寨神林”,這是建寨時首先要確定的寨神住所,起到保護人、糧、畜的作用。以村外大樹為標誌,或簡單用樹枝搭建的寨門,其目的是把災難、邪惡、鬼神阻擋於村寨之外;位於村寨一角的“磨秋場”是舉行整個寨子祭祀活動的場所。

還有水井,哈尼人認為這源自山中的溪泉是山神賜給的瓊漿玉液,喝了它,女人會變得靚麗,男人則變得俊美。由此可見,彝族和哈尼族人將村寨視為部落安全的棲息地和庇護所,是他們精神的依靠,所以他們對房屋和村寨的來源總有著非常美好的想像,這其中自然也寄寓了他們對美好哈尼村寨寨頭的神樹林生活的向往。

土掌房村落中,家家都有火塘,這又是一個家庭活動和精神寄托的中心。火塘設於屋中,長年不滅,火塘上支一三角架,可支鍋炒菜。通常一家人就圍著火塘飲茶用餐,冬日的晚上則圍著火塘取暖。有的人家會在火塘邊為家中的老人鋪一張床,體現了“環火而眠”的古茅草屋頂、道路與綠色植物連成一片老遺風。客人來時,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會敞開嗓子,用歌聲祝願賓客吉祥如意。因此,火塘是溫馨的,是情深意長的。

土掌房和土掌房村落還有一個特點,即一幢土掌房的麵積和體量不很大,而村落中家家戶戶的土掌房都保持著這種不大的規模,體現出一種均衡和平等。村子裏沒有高牆大院,沒有小巷深宅,景觀和視野都很開放,讓人覺得舒適恬靜,心情很放鬆,這與其他民族聚落中住房規模與等級差別明顯的現象有著極大的區別。這是由彝族和哈尼族的家庭和社會結構決定的。就哈尼族人來說,他們至今仍保持著以男性為主的父係家庭結構,這種父係製的家庭極少有幾世同堂的。人們奉行“樹大分枝”的傳統;除小兒子與父母一起生活直到他們過世,其他孩子結婚後要分居另過。這樣每一代人都分出若幹小家庭,並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由於世代的縱向血緣結構,整個村落形成了一個極為複雜但又非常清晰的血親關係網和村落社會結構。這樣的村落社會結構使聚落中的人們非常團結。這種和睦、和諧的氛圍在土掌房村落中隨時可見。哈尼人的“長街宴”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村中其樂融融的鄰裏鄉親之情。

按照哈尼族古老的曆法,每年農曆十月第一個龍日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一大早,每個哈尼族村寨都在村寨中心擺上長長的酒宴,全村同樂,共慶象征團結和睦、吉祥幸福的節日。這種酒宴獨樹一幟,恰似一條長龍,故稱“長街宴”。人們把方桌抬到街心一張接一張地擺放在一起,百來張桌子連成百米長龍。隨後,各家用小巧玲瓏的竹篾將自己的拿手好菜端來上齊,一眼望去,鳥雀、江鰍、鯉魚、竹筍、木耳、鮮果,種種特產野味一應俱全。這種生動的景象,不由得使人感歎土掌房村寨中建築、街道與人們生活的水乳交融。

土掌房的開窗都很小,窗子多用粗實的小木條做窗欞。天氣晴朗之時,陽光從窗欞裏射進來,一縷縷、一束束,光線所及的物品熠熠生輝、富有生氣;陰影中的物品則閃著一層暗光,古老而神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