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麥琪的禮物》嗎?聖誕節到了,德拉想要為吉姆買一件禮物,但是她現在手裏隻有一元八毛七分,萬般無奈之下她狠心地將自己飄逸的長發賣給了人發製品店,她為吉姆買了他向往已久的表鏈,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傳下來的寶物,但是一直都缺一個和它相般配的表鏈,現在在德拉的努力下吉姆終於可以將金表配上一個漂亮的金鏈了。
在德拉為吉姆選擇禮品的同時,吉姆也在為聖誕禮物絞盡腦汁,最後囊中羞澀的吉姆隻好將自己祖傳的金表賣掉,為德拉買下了她心儀已久的發梳,因為一直以來吉姆都以妻子德拉的長發為驕傲,所以他為德拉買了店中最昂貴的一整套發梳。
德拉為吉姆的金表配上了表鏈,但是吉姆的金表已經賣掉了;吉姆為德拉的長發買回了昂貴的發梳,德拉的長發卻已經沒有了。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但是故事卻留給我們不盡的無奈、淒婉和感歎。沒有金錢的愛情就是如此。
不要將金錢作為獲取愛情的資本,不要將金錢在愛情麵前炫耀,不要企圖用金錢去購買愛情。金錢生活於物質世界,愛情生活於精神世界,二者可以起到相互的促進作用,但是卻不能彼此交換。
妥善地處理好金錢和愛情的關係,金錢會成為愛情的朋友,使愛情生活更甜蜜;處理不好金錢和愛情的關係,金錢就會成為愛情生活中的敵人,使愛情生活在金錢的旋渦裏沉墜。
8.超越金錢其實對我們來說,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財富,物質的財富其實隻是財富的一種,還有精神財富,健康也可以是我們的財富,也許人們的成就也可以是我們的財富。
“等你也有1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金錢不過是一種符號,簡直毫無意義。”美國的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由於1999年美國殷市下跌,他擁有的金錢由900億美元降為600億美元,麵對金錢他如是說。他不止一次說過他不太關心錢的問題,也不在乎股市的漲跌。金錢既不能使他分心,也不能改變他的生活。
也許我們每一個朋友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曆,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看到他人辛辛苦苦賺錢,便不理解地說:
“要是我有了100萬,我就什麼也不幹了,我去幹我最感興趣的事情。”可是後來自己真的有了100萬之後,物質匱乏的階段過去了,心裏的想法便全都變化了,也許又會說:“等我有了1000萬真的什麼都不幹了!”可是後來自己真的有了1000萬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停不下來。
最初,你的工作不過是謀生的手段,後來你的工作是為了安全的需要,為兒女將來的生活做一些儲備,為將來年老的時候生活有所依托,在困難的時候備不時之需。當你這些需要都滿足了之後,你的初衷又會發生徹底的改變,你會覺得自己的願望滿足了還不夠,還應該關懷他人,要奉獻自己的愛心,幫助自己的親人、朋友、同學、戰友、鄰居……最後你通過自己的工作不僅廣施愛心,而且獲得了大家的尊重。這時你便感覺到了自己過去目光的短淺,你通過工作、通過和大家的接觸、通過學習,開始有意識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重新塑造自己,並且開始更努力地工作,通過工作不斷地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追求更高尚、更完美的事物,最終使自己得到社會的認可,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時,工作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生活中的精神寄托,成為生活中最大的樂趣,金錢已經不是更重要的東西了,它不過是自己獲得更高滿足的一個副產品而已。
你看,我們以追求金錢開始,但是我們努力的結果卻使我們收獲到比金錢更寶貴的財富,也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始料未及的。其實人一生的追求就是在這種不斷地變化中得到升華,逐漸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我們每前進一步,目標可能就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不斷調整焦距,對過去的目標進行調整,使自己對追求的目標有一個更清晰的輪廓。
金錢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開始是我們的動力,是我們的追求,但是隨著我們金錢數量的增多,就像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金錢成為了一個符號,簡直毫無意義。”工作反而成為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不工作我們的心靈就會覺得空虛,精神就無所寄托,生活就失去了樂趣、失去了動力。
其實對我們來說,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財富,物質的財富其實隻是財富的一種,還有精神財富,健康也可以是我們的財富,也許人們的成就也可以是我們的財富。
如果我們用心一點就會發現,世界上那些最富有的人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一方麵他們賺取了一輩子也花不完,甚至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金錢,但是他們仍然非常努力地工作,甚至比常人的工作還要努力;另一方麵,他們的生活卻相當簡樸,決策自己的事情並不過多地為金錢所左右。也就是說,當金錢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後,有很多人他們以金錢為基石,他們踩在金錢的基石之上,他們把眼光投向更遠的、更高的地方。這種現象告訴我們什麼呢?它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比金錢更有價值的事物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人當他們還在為生活和衣食奔波和忙碌的時候,也許看不到這些更有價值的東西。
“在人如同暗夜裏的飛蛾偶然經過一間光亮的屋子的短暫一生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時刻,你會覺得自己渺小的所為在宇宙的尺度下毫無意義,而隻有當自己成為某種偉大事物中的一部分的時候,才會感到有所依靠。”這是比爾·蓋茨在成為世界首富之後的感言,是比爾·蓋茨超越金錢時代的感覺。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七個層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四是被人尊重的需要,五是求知的需要,六是對美的需要,七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如果更概括地說可以將其簡明分為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
農業社會時代的中心問題是生存、追求溫飽和健康,這種價值直接體現在個人自身;工業社會的中心問題是發展,人們追求金錢,金錢作為價值的體現,寄存在人身之外的中間物上,人們的追求隻能通過金錢間接地實現。而金錢是人製造出來的,它卻又反過來證明人類自己的價值,而金錢的這種異化現象使金錢常常成為人們的對立麵;而信息時代的中心問題是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人們開始追求自我成就,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被社會的認可。
價值又回歸到人的自身。台灣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經營金錢不如經營事業來得快樂與安心。經營事業不但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之樂;而且事業本身的成就感比金錢上的收獲更使你覺得光榮。”9.為富而仁追求金錢是每一個人走入社會的必然結果,但是並不是最終結果,從追求金錢開始,而以追求精神的充盈,心靈的安寧為終,這種從必然到自由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富有者的最完美的結果,是一個富有者應有的終生追求。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為富不仁,意思是說富有的人缺乏友愛和同情心。這種論斷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天,對發展市場經濟是極為不利的,它對人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嚴重的誤導作用,並產生不良的消極後果。
任何一個富有的人,他的金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依靠節儉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是依靠勤勞一點一點創造出來的;是依靠人的智慧,依靠人的正確決策而一點一點經營得來的。當然,也有靠祖上的遺傳而來的,但是祖輩的家產又是從何而來呢?不也是靠節儉、勤勞和智慧嗎?當然還有靠歪門邪道,靠坑蒙拐騙,靠打家劫舍而發家的,但是靠這種手段發家的又有幾個能夠長久的呢?
就是說,絕大部分富有的人是依靠節儉、勤勞、智慧致富的,而節儉、勤勞、智慧都是我們人人崇尚的美德,依靠這些美德而贏得的財富卻被冠上了不仁的惡名,這是不符合邏輯的結果。難道我們不應該教育我們的子女節儉、勤勞和智慧嗎?當然不是。但是我們教育孩子節儉、勤勞、智慧最終又導致了“為富不仁”的結果。我們將何去何從?很明顯為富不仁的結論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它不能自圓其說。
當然了,對富有的人來說,開始他們是靠節儉、勤勞、智慧這些美德開創來的,但是重要的是要將這種美德自始至終地保持,並且不斷發揚光大。不僅勤勞智慧而且友愛善良;不僅自己富有,而且時刻想著社會,想著他人;不僅是一個物質上的富有者,而且是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不僅追求金錢的豐富,而且更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追求內心的安寧平和,使一個人從開始的必然世界走向未來的自由世界。追求金錢是每一個人走入社會的必然結果,但是並不是最終結果,從追求金錢開始,而以追求精神的充盈,心靈的安寧為終,這種從必然到自由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富有者的最完美的結果,是一個富有者應有的終生追求。
自己富有了,自己首先可以作到自己養活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勞動來貼補自己,這首先就是自愛。在自己生活有了富餘之後,我們才可以幫助他人,才擁有了幫助他人的資本。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友愛、同情心廣施於人,才有能力捐助社會的公益事業,資助社會的慈善事業,幫助貧窮的人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美國的比爾·蓋茨、克萊斯勒、中國香港的李嘉誠他們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動輒成千上萬元的捐款,難道不是對為富而仁的最好詮釋嗎?
一個在俄羅斯經商的大連籍中國人,他擁有幾千萬元的資產,為了救人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瑞典一個年屆七旬的老人,靠著照看超市裏的手推車而日積月累積攢了一百萬美元,他沒有想到自己年老之後的生活問題,而是將自己擁有的百萬美元獻給瑞典的抗癌基金會;諾貝爾在他的最後時刻仍念念不忘他對科學事業的厚愛,將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財產獻給了科學事業……
其實為富未必不仁,人們過去之所以得出為富不仁這樣的論斷,其實還是人們在觀念上存在著一種仇富心理,是多數人對少數富有者持有的一種偏見,這種對財富的認識觀念不扭轉、不改變、不批判,就會嚴重地挫傷那些靠正當手段致富的勞動群體,就會給一些不思進取的人找到自甘落後的理由,就會給全社會造成一種極端消極的不良風氣,造成一種“越窮越革命”的假象。
最近,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的一位教師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美國有錢人的那種讓人蔑視的形象是完全錯誤的。他在《百萬富翁的頭腦》一書中指出,許多有錢人都是模範市民。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沒有或者隻有很少的債務,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每月都會結清信用卡中的差額,400-/0的人沒有將房子抵押。他們謹小慎微,在購物之前會列出清單,會給自己的舊鞋加上新的鞋底,總是把錢存起來。
他們中有92%的人已經結婚,隻有2%的人離婚獨居。百萬富翁的離婚率是非百萬富翁的1/3。典型的有錢人結婚已有28年,育有3子。
他們絕大多數是第一代富翁,就是說,他們的財富不是繼承而來,而是作為企業家自己掙來的。他們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受過良好的正規教育:900%的人是大學畢業,52%的人有碩士學位。他們在大學裏學到兩件事:紀律和不屈不撓。
他們都認為獲得成功的因素要點:正直誠實、守紀律、社會關係靈活、有賢內助的支持和工作勤奮。他們中有640jo的人樂善好施,為教堂和社會公益事業提供了數目可觀的捐助。
他們的主要煩惱是:稅務。他們每年繳納30萬美元的聯邦稅。美國1%的收入最高的人的賦稅占聯邦稅務的14. 7%。
由此可見,社會上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並不是那些參與犯罪、鬧離婚和揮霍無度的人。他們繳納的稅很多,並且真正為社會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貢獻。調查還顯示,美國富翁中大多數是正常而平凡的人,他們並不是高傲得無法接近。他們都住在節儉的房子裏,開的車也不是名牌,他們工作都十分努力。
這就是有錢人的真正的形象,從開始積累財富到成為百萬富翁,節儉、勤勞、智慧構成了他們美好的人生,財富沒有使他們墮落,而是使他們不斷地升華,使他們不僅是我們財富的榜樣,而且是我們精神的榜樣,為人做事的榜樣。
10.人有長處錢有盡處金錢的確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美好事物,但是月亮也會有陰暗的一麵。
金錢有時也有消極的一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這種關係,讓金錢始終是我們生活中的動力,而將它消極的一麵化解掉,這需要修養,需要度量,需要友愛。
金錢能滿足人的很多欲望,但是它畢竟是一把雙刃劍,金錢也能給人帶來很多煩惱,這就需要我們去化解。當金錢和親情發生矛盾的時候,當金錢和友誼產生碰撞的時候,我們怎樣去處理,是金錢重要還是親情重要,是金錢重要還是朋友重要,在市場經濟社會裏,這樣的選擇我們經常要去麵對。
有這樣一件事:孩子手中拿著10元錢吵著要去摸獎,媽媽沒有時間,小姨便抱孩子去摸獎。其實孩子不過是去湊個趣,小姨也不過是哄孩子。沒想到小姨拿孩子的錢一下摸了個一等獎,獎金10萬元。
一切就都壞在這個沒想到上。
孩子的小姨認為這獎是自己摸的,孩子是無行為能力人,獎金應該全部歸自己所有。所以她也沒告訴自己的姐姐、孩子的媽媽,自己就將全部的獎金收了起來。
後來姐姐知道了,認為錢是孩子的,孩子的小姨不過是受姐姐的委托,代理孩子做事,受益人應該是被代理人。雙方為了10萬元錢拋棄了姐妹情誼,最後隻好對簿公堂。10萬元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一奶同胞,情同手足的姐妹情誼真的就比不上10萬元錢的分量更重嗎?
我再給你說一件事:有一個貧苦的家庭,姐妹六個,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弟弟,他們出生在一個清貧的家庭。她們的父母是林場的一般工人,現在也早已經下崗,六個姐妹和他們的丈夫竟然也全部下崗,每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一貧如洗。然而貧窮並沒有使他們的家庭失去歡樂和幸福。然而,就在這時,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她們的弟弟不幸患了尿毒症,六個姐姐為了治療弟弟的疾病花光了各自家庭的全部積蓄,弟弟的病仍然毫無起色。最後醫生告訴惟一的生路是換腎。這對他們姐妹六人來說談何容易?腎源首先是一個問題,手術費需要20餘萬也是一個問題。後來醫生建議用同胞姐妹的腎,最好用她們六姐妹中最年輕的姐姐的腎。但是兩個最年輕的姐姐尚未結婚,醫生否決了她們二人的建議。
其他四個姐姐義無返顧,每一個姐夫也二話沒說。醫生最後認為三姐具備換腎條件,可是年輕的姐姐血檢沒有合格。後來隻有年齡最大、渾身是病的大姐血檢獲得了通過。然後六個姐妹傾家蕩產湊了10萬元,醫院又給免了一些費用。終於,六個姐妹用全部家產以及又老又病的大姐的一顆腎換回了弟弟寶貴的生命。
這六個姐妹給弟弟的第二條生命是能夠用金錢去計算的嗎?
我們再來說一件發生在朋友之間的關於金錢的故事: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相約共同集資去買彩票,幾個人將錢集中起來之後交給了其中的一個人,由他去買。
事情就這麼巧,他們買回的彩票真就中了大獎,獎金達5萬元。但是彩票一直放在買彩票的人手中,中獎的事情其他人都不知道,這樣他就一個人將5萬元錢隱瞞了起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最終還是讓其他朋友知道了。大家紛紛去要自己應得的一份,買彩票的人稱自己有幾萬元的債務,錢都還債了。幾個朋友覺得他做事太黑,就把他告了,結果幾個最要好的朋友就因為萬兒八千的錢鬧掰了。
人的生命是極其短暫的,芸芸眾生,我們能夠有幸走到一起的,都是緣分。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你想一想,同船渡過一條河是多麼短暫的時光?可是用佛家的話說,它要在前世修得十年的功德。我們有幸成為一家人,成為夫妻、成為父子,成為同胞兄弟姐妹,或者我們成為同學、成為朋友、成為戰友、成為同事、成為鄰居,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這又豈止是十年的功德所能修到的嗎?這種情誼豈是幾個金錢就可簡單斷送的麼?
市場經濟社會,金錢的確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美好事物,但是月亮也會有陰暗的一麵。金錢有時也有消極的一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這種關係,讓金錢始終是我們生活中的動力,而將它消極的一麵化解掉,這需要修養,需要度量,需要友愛。要多為對方想,要善於換位思維。
常言說的好,錢有盡處,人有長處。是說金錢再多也有花完的那一天,人與人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卻很長,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對方許多比金錢更為重要的優點。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是生活在比較中的,如果世界上隻有你一個人,全社會的財富都由你一個人來支配,你又有什麼樂趣可言?我們無非就是生活在我們最親密的人中間,離開了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同學j戰友、同事、鄰居,我們在一個人人與你不相幹的世界裏,即使你是一個億萬富翁,你又有什麼樂趣呢?一個精神上完全孤獨的人,就如同身陷茫茫沙漠的孤獨之旅一樣。
夫妻因金錢分手的的確很多,但是你想一想還是不分手的更多,為什麼?一日夫妻百日恩,同床共枕,耳鬢廝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縫縫補補、湯湯水水、相互攙扶,情意比金錢要重要得多。
再說父子、兄弟姐妹,他們同飲一缸水,同吃一鍋飯,貧困的時候還要同蓋一床被,沒有哪一種關係能夠比它更親密。雖然生活中也有磕磕碰碰,但是古人還是堅定地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金錢的分量再重它也沒有血濃於水的親情更重。
有這樣一句話:朋友們總是在一起,其實積累的不是友誼,而是矛盾。
還有這樣一句話:敵人成為朋友多半是為了生活,朋友成為敵人,多半是為了金錢。但是你細一琢磨又覺得也有小對的地方,你想朋友之間無論有多少矛盾,但是困難的時候還是這些朋友肯伸出溫暖的手拉你一把,不認識你的人雖然與你沒有矛盾,但是困難的時候同樣他也是不理睬你!同學、戰友、同事他們是你最寶貴的財富,比金錢更寶貴。
夫妻、父母、兄弟姐妹、同學、戰友、同事、鄰居,他們好比是你挖掘不盡的礦藏,而金錢不過是幾粒偶爾拾得的碎金,為了幾粒碎金而放棄金礦的人,還有比這種人更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