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參觀者來訪時,許多孩子改變了一貫的口頭致詞的歡迎方式,他們保持安靜。其中一些率先站起來,在黑板上工整地寫著“請坐,謝謝光臨訪問”等。
有一天,我們談到了西西裏島那場徹底毀壞了墨西拿城的可怕地震,災難造成數千人死亡,然後一個大約5歲的兒童站起來走到黑板前,寫道:“我感到很遺憾!”所有人都看著他,以為他將對這件事進行口頭哀悼。他繼續寫道:“我是一個小孩,我為此感到遺憾。”這看起來像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奇怪的反應。這小孩子接著寫了一句驚人的話:“我是大人就好啦,如果是那樣我會去幫助他們。”他用簡短的句子來表達內心的愛,而他的母親是一位在街上靠賣草藥來維持生活的婦女。
為了方便兒童溫習識字課本,我們準備了一些相關材料,於是他們有機會閱讀學校常見的印刷體字母,但日曆類的哥特體字母難以辨認。
他們的父母告訴我們,自己的孩子在街上停停走走,仔細辨認商店招牌上的字母,因此,不宜和孩子一起上街。兒童顯然對認識這些字母感興趣,而不光是讀這些句子。他們希望在知道字母含義的前提下,去學習另一種書寫方式。這是一個憑直覺探究的過程,一如成人辨認刻在岩石上的史前文字一樣艱深,成人依據正確辨認出來的標誌猜出那些符號的含義,兒童對印刷體隨機或強烈的興趣與之類似。如果我們過於匆忙地為兒童詮釋印刷符號,就扼殺他們探究的興趣。
強求兒童通過書本來識字的年齡太早,對他們毫無裨益。幹這些次要的事情,也會使他們充滿活力的心理活動遭到削弱。這些書一度被收藏了很久,直至他們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接觸到它。
一天,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到學校裏來,手裏捏著從廢紙中撿來的一張已經揉皺的紙,他悄悄地問同伴:“你猜有什麼東西在這張紙上。”“什麼也沒有,隻是一張紙。”“不,這張紙藏著好故事。”“上麵有一個故事嗎?”一群好奇的兒童立刻被吸引過來。孩子舉著書的殘頁,開始讀那個故事。
他們理解了書本的重要性,書本成了他們迫切需要的東西。可惜,當他們在書上發現了有趣的故事,就會把那幾頁撕下來帶走。那些書太可憐了!才剛發現價值,就被人為地破壞。往常平靜的學校秩序因此而混亂。我們必須管住這些喜愛閱讀的孩子,否則他們會變得極具破壞性。我們應在他們學會閱讀之前實施尊重書本的教育工作。我們為兒童們提供幫助,使他們得以正確地拚音和書寫,甚至達到初中三年級學生的水平。
怎樣教育富裕家庭的兒童
另一類生活於非正常社會環境的兒童是來自富裕家庭的兒童。人們可能認為教他們比教“兒童之家”的貧困兒童,或墨西拿地震後幸存下來的孤兒容易得多。事實並非如此。
富裕家庭的兒童被奢侈品所包圍,如他們的家庭享有特殊社會地位一樣,似乎享有特權。歐美國一些教師的經驗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他們談到了對那些孩子的最初印象,及替他們糾正錯誤時所收到的阻礙。
豪華住宅、花園小徑或鮮豔服裝,對富裕家庭的兒童沒有任何吸引力,貧困家庭的兒童著迷的東西也不能讓他們感興趣,他們隻選擇自己中意的東西。因此,教師時常感到迷茫,信心受挫。貧困家庭的兒童通常會迫不及待地奔向為他們準備的東西,富裕家庭的兒童卻已玩膩了所有精致玩具,他們對此反應淡漠。
美國教師G小姐從華盛頓寫信說:“這些兒童喜歡跟別人爭搶教具。如果我拿某個教具給一個人看時,其他人就扔掉他們手中已有的教具,吵吵嚷嚷的地圍住我;當我對教具解釋完畢時時,他們就爭吵不休。他們並未對各種感官材料真正表現出興趣,他們的注意力從一個教具轉移到另一個教具,沒有片刻的留戀。有一個孩子喜歡走動,他坐著時還不夠用手摸遍提供給他的教具。很多時候,那些孩子的練習毫無目的。他們絲毫不關注值得注意的東西,隻會滿屋子奔跑,碰撞桌子,掀翻椅子,踩在發給他們的教具上。他們在某個主流片刻又迅速跑開,撿起某件教具又隨意扔掉它。”
D小姐從巴黎寫信說:“我必須承認我的經曆令人沮喪。他們從不積極,也沒有耐性。他們對任何事物的專注不會超過一分鍾,常常像一群羊一樣,互相跟來跟去。當一個人拿著某件教具時,其餘人就會想要這件教具。有時,他們甚至會在地板上打滾而把椅子弄翻。”
羅馬一所招收富裕家庭兒童的學校描述:“這些兒童在教學過程中亂搞一通,拒絕接受指導。所以,我們主要關心的事情是紀律。”
G小姐繼續描述她在華盛頓的經曆:“後來紀律情況有所好轉了。若幹天後,這個旋轉粒子星雲群(即不守秩序的兒童)逐漸呈現一種確定的規律。他們開始自我指導了,也慢慢對那些起初被他們當作傻乎乎的玩具而滿不在乎的教具產生了興趣,由此,他們開始作為獨立的人而行動。一旦被某個教具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將不會轉移到另外一個。他們開始懂得關注各自感興趣的東西了。”
當兒童找尋到能激發興趣的某種東西、某個特定教具時,他實際上就贏得了這場戰鬥。這種興趣的產生有時沒有任何預兆。我曾試圖用學校中幾乎所有的教具來激發一個兒童的興趣,卻沒能引起他半點注意。然而有一次,我偶爾給了他紅、藍兩塊寫字板,要他注意這兩種不同的顏色,他立即伸出手來,急迫地等待它們。那堂課裏他辨別了5種顏色。隨後幾天,他拿起了各種教具,慢慢對其他東西也都感興趣了。
有個孩子對被稱為“長度”的最為複雜的教具發生了興趣,漸次擺脫了原先難以長久集中注意力的紊亂狀態。整整一周,他不斷地玩這個教具,學會了數數和做簡單的加法。之後,他開始接觸其他較為簡單的教具,對教育體係中的各種教具都能夠接受了。
“兒童一旦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某種教具,就能克服不穩定性,學會專注。”這位教師就激發兒童的個性作了如下描述:“有一對分別5歲和3歲的姐妹,妹妹完全沒有個性,所有事情都喜歡模仿姐姐。倘若姐姐有一支藍色鉛筆,妹妹就會不高興,直至她也擁有了一支同樣的藍色鉛筆;如果姐姐吃黃油麵包,妹妹就不肯吃黃油麵包之外的任何食物等。她對學校的一切事物沒有興趣,隻會處處尾隨姐姐,模仿姐姐所做的每一件事。然而有一天她對紅色立方體產生了興趣。她用它們搭建城堡,並多次重複這項練習。迷惑不解的姐姐問道:‘為什麼我搭圓圈時你卻在建一座城堡?’從那時起,妹妹不再是她姐姐的影子了,她找到了自己的個性並開始發展。”
D小姐講述了一個4歲女孩的例子。這個女孩無法讓杯裏的水不濺出來,即使水隻盛了一半。所以,她刻意避免做這種事。但是,在成功地完成所感興趣的另一項練習後,她開始能夠毫無困難地端水,給畫水彩畫的同伴送去時,也能夠做到不濺出任何一滴。
一位澳大利亞教師B小姐告訴一些趣聞。她所在的學校有一個隻會會發一些簡單、模糊音節的小女孩,被焦急的父母帶到醫生那裏檢查是否智力遲鈍。突然有一天,小女孩對立體的鑲嵌玩具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她花大量時間把小塊木質圓柱體從洞孔裏取出來再放回去,反複多次後開心地跑到教師麵前說:“你來看!”
B小姐描述兒童的狀況:“當我們出示新東西時,兒童會表現出自豪感,而當他們學會做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時,會圍著我們手舞足蹈,抱住我們的脖子說:‘全是我自己做的。沒想到吧!今天我做得比昨天好。’”
D小姐繼續報道說:“聖誕節之後,這個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並未進行幹預,班級卻秩序井然。兒童似乎陶醉在他們的工作裏,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雜亂無章了。他們主動走到櫃邊,依序以前令他們感到厭煩的教具,沒有絲毫疲倦的樣子。所以,在班級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學習的氛圍。他們過去選擇教具僅出於一時衝動去,現在卻表現出內在的需要。他們專注於一些精確條理的工作,並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真正的快樂。這種工作對他們的性格產生了直接的效果,他們成了自己的主人。”
一個4歲半的小男孩給D小姐留下了最為深刻印象。小男孩的想象力異常豐富,他從不注意教具的形狀,而是馬上把它人格化。他滔滔不絕地說話,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上。由於心理紊亂,在活動中就表現得很笨拙,他甚至不會係紐扣。然而,某種奇跡突然降臨到他的身上。
D小姐說:“我對他的顯著變化驚訝不已。他把某項練習當成了自己最喜愛的工作一遍又一遍地加以練習,這樣,他就變得沉靜了。”
建成第一所“兒童之家”
1907年1月6日,我們創立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招收3至6歲的正常兒童入學。那時,教育方法還未係統形成。但是,我很快推行了我的教育方法。一些幾近文盲的家長把孩子委托給我照管。“兒童之家”裏除了50多名衣裳破舊、表情羞澀的窮孩子之外,一無所有。
我們的初步計劃是集中管理幼小的兒童,以不致他們在樓梯上玩耍,弄髒公寓的牆壁或造成令人煩擾的混亂。
我受邀負責這個教育機構後,在一種奇妙感覺的鼓勵下,開始創辦“兒童之家”。我堅信整個世界總有一天會承認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我滿懷信心地宣布了這番豪言壯語。
主顯節那天,在教堂,我讀到《聖經》上的那段對我來說像是預言的話:“看到地球被黑暗所籠罩……但是,太陽將在東方升起,它的光輝將成為人們的指南。”出席兒童之家開幕式的人都訝異地問我:為何要在地球上為窮孩子建立一個這麼好的教育機構?
工作伊始,我像一個奇怪的農夫,拒絕用好的玉米種子,找到沃土就隨意撒種。因為寶貝隱藏在泥土下麵,我挖到的不是糧食,而是金子。我更像愚蠢的阿拉丁,手裏拿著一把寶庫的鑰匙,卻打不開隱藏珍寶的大門。
與正常兒童打交道時常讓我感到驚訝。有必要說說這個奇跡般的故事。
常人看來,教育正常兒童發展的關鍵是采用成功教育心智缺陷的兒童的那些方法。我在治療弱智兒童的心理和改變其思維方式上取得成效的一些方法,對於正常兒童同樣適用,有助於他們更快、更好地發展。以實際的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基礎,我的成功不是突如其來的,我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有均衡發展的和深思熟慮的過程。但令我驚愕並懷疑的是:這些理論竟一直無濟於事,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教具作為激發興趣的一種手段,用於智力較低的兒童能夠奏效,用於正常兒童卻產生不同效果。教具能改善心智缺陷兒童的心理,讓他們學到一些東西,所以我竭盡全力勸說他們兒童運用教具,不代表這也適於正常兒童。當一種教具吸引了兒童,他將以一種驚人的注意力連續工作,心無旁騖,完成工作讓他滿意、輕鬆。這種心情,從那些安寧的小臉蛋和滿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提供的教具像鍾表商人提供開啟鍾表發條的鑰匙,鍾在發條上緊後會不停地運轉;兒童持續地使用教具,他們的心理比以前健康,也更有活力。心理激勵才能推動這樣的工作。
長時間的觀察後,我才敢相信這不是幻覺。一次次的結果證實讓我十分震驚,但我每次都自言自語地說:“這次不夠,下次我才能相信。”教師一次次告訴我,兒童自己正在做什麼。我嚴肅地說:“這很震撼人心。”我還能想起他流著淚回話,他說:“你是完全正確的。每次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就會想,你一定是孩子們的守護神。”
我懷著極大的敬意和慈愛看著這些孩子,我把手按在胸口,深情地捫問:“你們是誰?難道不就是耶穌懷抱裏的嬰兒嗎?”
我堅定不移地相信我手裏舉著的是真理的火炬,它照耀著我走自己的路。
我還記得見到“兒童之家”第一批孩子時,他們驚恐、膽怯以致無法說話;神情呆滯,眼神迷茫,似乎生活沒有樂趣可言。現實中,他們生活貧困,沒能被很好地照管,居住的小屋光線黑暗,一片破敗,他們缺乏關愛,缺乏新鮮的空氣和陽光,營養不良。他們注定是不能開花結果的嫩芽。
新穎的環境帶給他們驚人的轉變,他們擁有了新的心靈,發自內心的光輝照亮了他們的世界。
解放兒童心靈的方法是清除發展過程中的障礙物。但是誰能說清這些障礙物的真實形式呢?或者,具體什麼樣的環境才能促使兒童的心靈發芽、開花呢?現實中總與我們的期盼南轅北轍。
兒童的家庭境況不盡相同。有的處於社會最底層,父母工作不穩定,每天早出晚歸,怎麼可能很好地照管子女呢?而且父母大部分都是文盲。
教育這些兒童很有難度,為他們找一個受過訓練的教師也同樣不容易。我們曾聘請了一位受教良好的年輕婦女,起初她沒有做教師的意願,也沒有為此而準備。“兒童之家”是由一個建築協會創辦的非慈善性教育機構,他們隻是為了避免公寓大樓的牆壁遭到損壞,減少維修房屋的費用,才把兒童聚集在一起。這不是社會福利事業,所以從來沒有想到為兒童提供免費午餐,為辦公室添置必需的家具和輔助設備是唯一允許的開支。所以,為了節省開支,我們沒有買應有的桌椅,用自己的家具代替。
第一所兒童之家像一隻歸零的測量表,不能算作真正的學校。我們的資金有限,師生都沒有桌子,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基本的住宿條件。幸而,我擁有一些其他學校沒有的為心智缺陷的兒童準備的特殊設備,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現在的“兒童之家”是那麼明亮、令人愉快,與第一所有天壤之別。記憶最深的家具是一張供教師使用的固定桌子;一隻儲存所有教具的大櫃子,櫃門很堅實,平時上鎖,由教師保管鑰匙;3個孩子合用一張結實耐用的桌子。桌子緊挨著排列,如其他學校一樣。每個孩子除了長凳外,還有一把樸素的小扶手椅。院子裏栽種的植物隻有一小片草坪和樹木。這成為後來我們學校的特征之一。這樣的環境裏,即使進行重要的實驗也沒有什麼誘惑力,但是,為了了解正常兒童與心智缺陷的兒童在反應上的差異,我對係統的感官教育滿懷信心。我熱衷於了解小齡正常兒童和大齡心智缺陷兒童之間的差異,沒有輕視這份研究工作。我們的教師不受約束,沒有人強加特別的任務。我先就感官材料對女教師進行培訓,並一直在鼓勵她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
不久後,那位教師的工作有了起色,她為孩子們製作了其他的教具,比如精致的十字架。這些飾物的原材料是紙張,她把它們作為獎品,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兒童,而得到獎勵的兒童以此為榮。她巧妙地教兒童敬禮,大多數兒童是5歲以下的小女孩,但她們都很喜歡這些動作。這使兒童感到快樂,我也感到很高興。
這樣,平靜、默默無聞的生活開始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們所做的事情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