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天賦(1 / 1)

晏殊的天賦

晏殊自幼聰明,遍讀詩書。

他14歲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是我國曆史上年齡最小的進士。小晏殊中了進士非常高興。

但他知道自己這個進士是破格的。因為,自己沒有參加過省級選拔舉人的考試。所以,他向皇帝提出要求補考。晏殊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進士。

於是,宋真宗滿足了他的要求,出題目考他的詩、賦、文。這些是參加進士殿試前,必須合格的科目。試題發到手中,晏殊看到有的題是自己平時做過的,就說明情況,要求皇帝重新命題。

他要憑自己的真才實學,來接受皇帝的選拔。宋真宗非常高興,就讓他在秘書閣讀書。秘書閣是皇家藏書的地方,那裏有讀不完的書。

晏殊覺得自己得中進士,最大的收獲就是有更多的時間讀皇家藏書。不久,真宗皇帝派晏殊到太子的東宮去做官,實際是陪同太子一起讀書。

古時候,在東宮太子那裏任職的官員,一般都是學識淵博、道德高尚、有一定閱曆、上了年紀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帶領太子好好讀書,將太子培養成有作為的皇帝。如今,皇帝派14歲的晏殊去陪太子讀書。兩個孩子在一起,豈不要遊玩逗趣,影響學習嗎?為此,有些官員提出反對的意見。

宋真宗卻說:“晏殊是個人才,但更是用功學習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放在那裏是不會肆意遊玩的。我覺得他同太子一起讀書,定能互相共勉,共同提高。”

果然,晏殊到太子東宮後,他正直的品格和刻苦勤學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太子。太子從此以晏殊為榜樣,勤學苦讀。太子就是後來的仁宗皇帝。他接位後,委任晏殊為宰相。晏殊寫的《浣溪沙》詞牌中的佳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夢想小啟迪

高尚的品格是獲得智慧的必要條件。晏殊由於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最終獲得與太子陪讀的機會。這不僅為他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還為他日後施展才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