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推推眼鏡,看都沒看對方是誰,便連說了好幾聲“對不起”。
可是,對方卻沒有動靜。他以為人家被撞疼了,生了氣,抬頭仔細一看,原來是棵樹。“哎,怎麼走到這裏來了。”他自言自語地說道。
然後,他又捧著書本往前走去。
這一幕,被幾個班裏的調皮鬼看在了眼裏。從此,在同學的口中,陳景潤又多了一則笑料。
抗日戰爭爆發初期,陳景潤剛剛升入初中。
江蘇省一所大學,從淪陷區遷到這個偏僻的山區來了。大學的教授和講師也來到陳景潤所在的中學教課。
其中有一位數學老師,使陳景潤的人生目標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位老師,就是曾經任清華大學航空係主任的沈元老師。
由於抗戰爆發,沈元老師逃難到福建,靠教書養家糊口。新中國成立後,他就任北京航空學院院長,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
就是這位航空界的泰鬥,以他淵博精深的學識、誨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培育著陳景潤。
有一次,沈元老師向學生介紹了一個數學難題,叫“哥德巴赫猜想”。教室裏馬上像開了鍋似的,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了。
沈元老師最後說: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陳景潤聽了這句話,不禁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這顆明珠嗎?”這個問題在他的腦海裏縈繞著。
因為他是內向的人,所以,他的想法隻留存在心裏,卻一點兒也不外露。
打那以後,隻要一進入數學王國,陳景潤的一切痛苦都會被拋到九霄雲外。他靠著堅強的毅力和為科學的奉獻的精神,終於獲得了成功!
1973年2月,陳景潤關於(1+2)簡化證明的論文終於公開發表了!“陳氏定理”立即轟動了世界數學界。專家們給了他極高的評價。1978年和1982年,陳景潤兩次受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
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隻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夢想小啟迪
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最後卻摘取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這說明無論是什麼人,隻要善於思考,勇於進取,就一定能實現人生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