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李珩
李珩,1898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又名李曉舫,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台長。他曾發表《造父變星統計》、《紅巨星模型》等二百餘篇巨著。
李珩五歲那年,他的商人父親精心為他挑選了一所私塾,將他送去讀書。這所私塾的老師是舉人出身,既有名望,學問也頗有功底。
當時還處於晚清時代,李珩讀的書不外乎是“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和“古文觀止”一類。
進了私塾,李珩雖然整天捧著線裝書哼哼呀呀地學,但他卻對奧妙無窮的星空非常感興趣。天上為什麼有那麼多星星?星星為什麼會發出亮光?白天為什麼就看不見星星?難道母親講得牛郎星、織女星真是人變的嗎?挑燈草的孩子受後母虐待多可憐啊,星星會不會移動……
每當繁星滿天的時候,李珩便放下書本,仰望星空,思索這一個個問題。
有一次,當他讀到《史記》裏的《天宮書》一節時,簡直高興壞了。啊!這篇文章裏竟然有關於星星的記載。可是讀著讀著,他又覺得記載單調而簡單,遠遠沒有母親講的神話故事那麼生動。
李珩7歲時,喜歡穿著短褲、短衫,頭上盤著一根小辮子,靠在年輕的母親身邊看星星。他對繁星滿天的夜空指指點點:“媽媽,那幾顆是什麼星?”
“我不是講過了嗎?那是織女星,對麵是牛郎星。‘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母親興致勃勃地吟了一首詩。
“我不是說牛郎織女星!”李珩糾正說。“啊!你說的是挑燈草星。”
“啊呀!不是!”李珩急得直跺腳:“我說的是那幾顆星星,好像有七顆。”
母親終於看明白了:“噢!那是北鬥星。”
“媽媽,什麼叫北鬥星?”
李珩又問。
“晚上,你若是迷路了,辨不清方向,隻要看到它,你就能分清東南西北了。北鬥星在天空的北麵,由7顆星星組成,所以,人們又叫它北鬥七星。”母親耐心地解釋著。“1、2、3、4……”
李珩用手指向天空,一顆一顆地數著:“媽媽,是7顆星!”
媽媽看著他認真的樣子,又進一步地啟發說:“你再看看,把七顆星星連起來像什麼?”
“唔,連起來……”李珩目不轉睛地望著天空,忽然叫起來:“媽媽,像奶奶熨衣服的鐵熨鬥!”
“咯咯咯咯……”母親笑了,李珩也笑了。
李珩在私塾讀書,就像小鳥被關在籠子裏,沒有自由飛翔的空間。那時讀的書,既單調又枯燥,還要作什麼考科舉的八股文。李珩對科舉不感興趣,提出到洋學堂讀書。
父親當然不高興,因此,堅決不同意李珩的請求。年幼的李珩怎麼能違背父親呢?就這樣,盡管他心裏不願意,可仍然在私塾裏整整讀了10年書。
長大後,李珩致力於天文學的研究,發表了很多天文學巨著,成為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
夢想小啟迪
興趣是成功之母。李珩雖然生長在晚清時代,學的是八股文章,但由於他有一顆向往星空的童心,有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自然科學的頑強毅力,所以最終還是在自然科學方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