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點火把抄書
葛洪是晉代人。他13歲的時候,父親死了,全家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在他的肩上。祖上僅僅留下幾畝薄田,他便親自耕種起來。
他披星星,戴月亮,風裏來,雨裏去,一年到頭辛勤耕作,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
可是,他是個意誌堅強的人,並沒有被艱難困苦嚇倒。在艱苦的環境裏,他仍然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鑽研學問。
葛洪的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收集了不少書籍。但由於屢遭戰火,有的書籍被焚毀,有的書籍被劫掠,一本都沒剩下。
葛洪在農閑的時候,經常苦於無書可讀。他便背上空箱子,徒步跋涉,四出借書。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難借到一部首尾完整的書。他常常是跑了東家又跑西家,東拚西湊,才有可能湊全。
而借書,總是有限期的。好不容易湊全一部書,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研讀,又到了歸還的時間。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是親自抄寫。
可是,他白天要勞動,隻能利用晚上時間抄寫,但晚上又點不起燈。
但是,這一切困難都沒有難倒他。他擠出時間,上山砍柴:一來賣柴買文具,二來用柴火代替油燈。他每天吃過晚飯,就架起枯樹枝,點火抄書。
他抄書的數量十分龐大。據《晉書》介紹,他抄的經史著作、百家著作、醫學著作足足有四百多卷。要抄這麼多書,靠賣柴買紙,當然常常是入不敷出。
所以,他抄的書,一張紙上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正麵寫完了,再寫反麵。
就這樣,葛洪一麵辛勤勞作,一麵刻苦鑽研學問,終於成為晉代著名的思想家、醫學家和煉丹術家。
葛洪成為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麵亦多成就。《抱樸子》為其主要著作,他對文章及美學的論述就散布其中,雖然比較零散,但其價值還是不容忽視的。
夢想小啟迪
葛洪這種抄書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認真、勤奮和刻苦的人,這樣才能夠有所作為。